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

11家銀行年報談及互聯網金融 加速“觸網”

2014年03月31日08:31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1家銀行年報談及互聯網金融 加速“觸網”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公司不斷涉足金融領域“攪局”,銀行亦攻亦守,難擋利潤增速下滑之勢。

  截至3月30日晚間,有11家上市銀行交出了2013年成績單,平均淨利潤增幅為13.9%,同比下滑約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受互聯網貨幣基金產品的影響,上市銀行存款和活期存款規模均大幅下降。

  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以存款、貸款為主要經營資源,以利差為主的傳統盈利模式已“一去不返”,建立在大數據和新技術基礎之上的支付方式、數據管理、財富管理業務正在逼迫銀行形成新的經營方式。順應歷史潮流,結合互聯網“基因”的變革才能給銀行帶來新的盈利機會。

  沖擊

  “存款搬家”致負債成本上升

  受到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沖擊,2013年銀行業“存款搬家”效應越來越明顯,存款增速下滑的趨勢也在多家銀行年報中有所體現。

  就“最不缺錢”的工行而言,該行2013年第四季度的存款余額環比三季度進一步下降了0.5個百分點,且全年存款增速呈環比逐季遞減態勢。其中,個人存款全年僅增長了5%。“即便工行日均存款余額同比增速為10.6%,相對合理,但存款余額全年增長僅7%,低於市場預期。個人存款受到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及互聯網產品的分流,的確已對零售存款佔比較高的大行造成了沖擊。”平安証券分析師勵雅敏指出。

  同樣,建行截至2013年末,客戶存款總額為122230.37億元,增幅僅為7.76%,較上年末下降了5.81個百分點。農行在2013年內,縣域存款規模增速在其上市5年來首次回到個位數增長,即增長8.73%,該行第四季度存款環比僅增長0.1%。

  股份制銀行方面,平安銀行2013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平安銀行活期存款總額為3802.75億元,同比增長11%,較2012年25%的增速明顯下滑。

  民生銀行即便在2013年吸收存款總額達21466.89億元,在主要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名列前茅,但其存款增幅較上年同比亦下降了5.66%。

  工行行長易會滿認為,如果貨幣基金產品規模較小,則短期內對銀行影響不算太大,但如果這些產品達到了較大規模,那麼肯定會對銀行有很大影響。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認為,貨幣基金與活期存款存在顯著替代關系,隨著貨幣基金“類現金”功能的完善,預計我國銀行企業及個人存款中活期存款佔比可能在3年至5年后加速下滑至30%以下。

  平安証券預計,“雖然互聯網相關監管規范制定進程加速將有助於規范市場競爭,但目前銀行存款利率依然受上限管制,因此,短期內存款分流的趨勢仍將持續。”

  與此同時,“高收益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分流銀行存款,並通過協議存款的方式再度投回銀行,很顯然這種行為會增加銀行的負債成本。”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假設居民活期存款流失20%,其他負債成本按4%算的話,低成本負債的流失將導致銀行平均負債成本上升10.6個基點。”

  磨合

  加速“觸網”試圖重構利益格局

  負債成本增加以及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沖擊,迫使銀行不得不加快經營戰略的調整,在涉足互聯網金融方面,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方式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據了解,目前接入支付寶用戶支付數據的有170多家銀行,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的網上支付用戶總量佔全部用戶量的比重達66%。然而,前不久,四大行均下調了對支付寶“快捷支付”的支付額度,並且整合了支付寶“快捷支付”通道和銀行支付通道對接的接口系統。

  工行將過去擁有快捷支付業務接口的分行數量由5家減少到1家,權限由總行統一上收安排至工行浙江省分行,並要求該分行專門對支付寶快捷支付接口數據進行維護和管理。其他各家銀行業也都在考慮對快捷支付業務接口進行清理和統一管理。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企業的“入侵”,讓銀行的銷售渠道、服務體系和此前銀行積累的用戶數據重新整合了一遍,這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一定壓力。盡管銀行在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方面將更加注重風險防控,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銀行控制成本之舉,在自身加速“觸網”的同時,試圖重構金融合作的利益格局。

  不過,“在現行體制下,商業銀行在電子支付領域中的核心地位尚無法取代,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資金劃撥和結算清算業務最終都需要通過商業銀行來完成,因此,商業銀行要迫切抓住這一特性,並以此為契機推動向零售銀行業務的轉型。”交行行長牛錫明稱。

  “第三方支付公司整個賬戶開立、清算都離不開線下,而工行擁有1.6億網銀客戶,1億手機用戶,380萬億電子銀行交易,資源龐大。另外,銀行3/4的理財為線上銷售,99%的貴金屬交易和51%基金也都為網上銷售。總的來說,80.2%的交易工行都需要通過網上銀行、電子銀行完成,這本身就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轉型空間。”易會滿表示。

  對於未來和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多家銀行高管在年報業績發布會上表態稱,合作意願未變。業內判斷,未來的競爭肯定會愈發激烈,並且,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磨合也將升級,從服務水平到客戶體驗都需要有所轉變。

  變革

  以風控為前提拓展現有資源優勢

  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2013年內,多家銀行也推出了類似於“余額寶”的理財產品。在2014年的戰略規劃中,幾家國有大行把拓寬電商平台列入計劃中。以農行為例,該行計劃在B 2C領域,探討在“三農”金融領域建立垂直電子商務平台的可行性﹔在B2B領域,把現有的電商服務平台進行改造,由封閉變為開放,能夠為產業鏈和商業鏈的客戶提供定制化的電商金融服務。

  工行高層也表示,要盡快吸收互聯網企業創新、提升客戶體驗的能力,在支付、融資和投資等領域都在近期陸續推出一些結合互聯網的創新產品﹔推出B 2C平台的同時,還會盡快推出B2B平台。

  另外,還有不少股份制銀行著眼於深挖“移動支付”的價值。如中信銀行與銀聯合作推出了“PO S商戶網絡貸款”產品,以促成網絡融資新模式,同時該行還推出了異度支付,N FC手機近場支付和跨行全網收單等子產品,以及嘗試二維碼支付等。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則借助電子銀行渠道,力推以理財產品、基金代銷為主打業務的線上“直銷銀行”。

  銀行在借鑒互聯網思維,但這種轉變的過程也依然要守住安全和風險的底線。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目前,互聯網對於傳統金融的顛覆仍停留在第一個層面,即對營銷渠道和客戶體驗的改變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形態的根本性變化將是下一波較大沖擊,但這個過程不是無限的,傳統金融的線下以及金融風險甄別和風險定價的核心技能、核心競爭力依然很有效。”

  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認為,在網絡上做金融交易當然不同於網點面對面的溝通,因為網絡上、虛擬世界很難把控,因此,不能用網下風控的手段、方法來要求網上交易。傳統銀行不可以草率地進入互聯網金融,而是應該有很好的方法論和風險控制體系。

(責編: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