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呂騫)在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近期的人民幣匯率水平變化是可以解釋的。
管濤表示,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外貿進出口比較低迷,還有一些信用違約事件開始暴露,外部主要的問題就是美聯儲QE加速退出,這些都是分化匯率預期、推動資本流動波動的觸發因素。特別是當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以后,對前期看漲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套利交易形成擠出效應,並釋放出平倉購匯的需求,反過來進一步推動匯率的波動和資金流出的壓力。市場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變化的,所以說這個變動是可以解釋的。
2月份,反映零售市場外匯供求的銀行結售匯順差與未到期遠期淨結匯余額變動的合計額是545億美元,比1月份下降了32%,3月份進一步回落至307億美元,環比下降了44%。這一市場供求狀況不是簡單地把銀行結售匯順差和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相加,遠期結售匯順差影響市場供求的部分是未到期遠期結售匯差額的余額變動,余額上升意味著銀行要提前賣出外匯。3月份公布的銀行結售匯順差是402億美元,但是真正的即期加遠期順差就更少,隻有307億美元。
進入4月份以后,外匯市場做出了更加積極的反應,或者說作出了適應性的調整。境內外人民幣匯率的差價大幅收窄,一季度境外人民幣匯率CNH相對境內人民幣匯率CNY日均差價是169個基點,4月初到上周五這個差價收斂為35個基點。而且一季度的時候CNH相對於CNY總體是相對升值的,但是4月份以來CNH對CNY呈現了有時候相對強勢、有時候相對弱勢的交替變化,也就是雙向的變動,這也表明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加大,現在匯率水平逐漸為境內外市場廣泛接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