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
(一)国内市场
1. 武钢股份大股东拟最高增持5亿股
继宝钢股份推出不超过50亿元回购计划后,武钢股份30日公告,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于11月29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1138.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1%;武钢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择机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含已增持股份),增持价格不超过4元/股。如果按照武钢集团计划增持5%股份的上限计算,最高增持股份将达5亿股。
事实上,由于近期股指连续回调,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积极性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大盘击破2000点大关后,股东增持频率更是明显提升。11月28日以来,两市已有十余家公司公告获股东增持。仅29日便有包括TCL集团、亚厦股份和大有能源等多家公司股东加入增持大潮。30日,金证股份、江中药业等公司也公告获股东增持。除增持外,公司回购股票积极性也在提升。
2. 更多国资划拨社保优化存量利益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建议,国有资产在IPO过程中,应将划拨给社保基金的比例从现行的10%提高至30%甚至50%。业内人士称,这一举措如付诸实施,不但有助于进一步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国企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还将成为存量利益重大调整的首个“范例”,各方重新走向新的利益平衡。目前,国有股转持资产已占社保基金总资产20%,成社保基金重要资金来源。如未来划拨比例能从10%提高至30%到50%,对充实社保基金是重大利好。但必须看到,国有股在转持过程中,必然极大地触动各方面利益,打破现有利益“平衡”格局,最终实现多赢局面并非易事。
3. 深交所发布债券交易实施细则
深交所30日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简称《债券交易实施细则》),这是深交所近期提高债券市场效率、夯实债券市场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深圳债券市场将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债券交易实施细则》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便捷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活跃深市债券交易,也为深市债券产品留出了未来业务创新的空间。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深市债券产品创新,加快研究推出深市债券市场指数产品,丰富债券交易品种和方式,不断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4. 大型房企争相拿地 中小房企“隐身”
近期土地交易市场再度升温,一些热门地块不仅吸引大型房企的参与,而且出现多轮竞价和高溢价现象。在二三线城市个别地块的交易中,激烈程度甚至不亚于前两年。房企资金链充裕,被认为是市场再度升温的主因。经过此前的楼市热销以及各项融资举措,大型房企的现金流维持在百亿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险资的杀入更加剧了土地竞争的激烈程度。
分析人士认为,在本轮土地市场争夺中,大型房企占据主流,中小房企身影难觅,足见市场分化的态势已明朗。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提高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近期土地市场的表现来看,已体现“弱肉强食”的态势。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态势已成为新一轮市场分化的起点,并将随着本轮的房地产开发周期而延续。
5. 监管层研究扩大创业板服务范围
多位券商人士29日透露,在同日举行的今年最后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监管层人士回应了“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的市场呼声。这位人士表示,将积极研究优化创业板上市门槛及指标,扩大服务范围。监管层将重点关注保代对应披露问题避而不答等“挤牙膏”式行为,将逐渐加强对保代等市场主体的问责。
有券商人士说,虽然有一大批中小企业近年在创业板市场上市,但是,监管层认为仍有很多初创型、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企业没有得到应有支持,我国许多高新企业远赴海外上市。市场人士呼吁,进一步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放宽行业限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企业与创业板市场的对接。监管层人士表示,将增强创业板市场包容性和对创新创业容忍度,以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