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事记(一)【1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部崛起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大事记(一)【12】

2013年05月17日08:36        手机看新闻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简报

第4 期(总第139 期)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

20 12 年3 月15 日

2011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策建议

2011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部地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2011 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n 年,中部六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 . 4 万亿元,同比增长12 . 8 % ,增幅居四大板块首位,分别比西部、东北和东部地区高0 . 3 、0 . 3 和2 . 4 个百分点。其中,湖北省和安徽省分别增长13 . 8 %和13 . 5 % ,增幅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山西省增长13 % ,湖南省增长12 . 8 % ,江西省增长12 . 5 % ,河南省增长11. 7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11 年,六省粮食产量为3450 亿斤,较上年增加106 亿斤,增长3 . 2 % ,连续八年实现增产。二是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六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 ,是四大板块中增长最快的。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2 .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 . 3 %和24 . 6 % , 均高于工业平均增幅;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3 . 4 % ,比工业增速高2 . 9 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湖南省前三季度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23 . 8 %和23 . 6 % ,其中,金融业营业收入增长34 . 8 %。(三)自主发展动力逐步增强。在重大项目带动下,中部六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2011 年,六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 . 3 万亿元,同比增长27 %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 . 2 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山西省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7 % ,非国有投资增长50 % ,远远高于投资平均增幅;河南省前H 个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 . 1 % ,民间投资增长28 . 3 % ,均高于投资平均水平。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六省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 6 万亿元,同比增长’17 . 9 %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 . 8 个百分点。

(四)外引内联取得积极成效。2011 年,中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 628 亿美元,同比增长39 . 3 %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 . 8 个百分点;新批外商投资项目进一步增加,实际利用外资350 余亿美元,增长29 . 8 % ,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 . 5 % ,较上年高出0 . 6 个百分点。同时,六省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省外龙头企业和项目实现战略布局,安徽省全年利用省外资金项目45 17 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181 亿元,同比增长56 . 5 % ;河南省利用省外资金突破4000 亿元,增长46 %。

(五)重点地区较快发展。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深入实施,有力推动了重点地区开发开放。2011 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 % ,比湖南全省平均增速高1 . 2 个百分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长14 . 7 %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 . 2 个百分点;在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下,武汉城市圈中其他8 市经济增速达到巧%。(六)财政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 年,中部六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357 亿元,同比增长30 . 6 %。城乡居民收入均较快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200 元,同比增长14 . 4 % ,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 元,增长17 . 7 % ,增幅较上年分别提高3 . 4 和2 . 7 个百分点。

二、中部地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中部地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存在困难。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外需持续疲弱,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步伐可能放缓,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二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对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加工品需求减少,工业企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三是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制约因素增多;四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二)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存在困难。一是粮食产量基数偏高。中部地区20n 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2012 年要实现进一步增产难度较大。二是种粮成本较快上涨。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2011 年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进一步降低,河南省农民种粮成本增幅比收益高出10 个百分点。农民种粮收益水平偏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些地方出现土地撂荒或“双改单”现象。三是长期性矛盾依然突出。中部地区长期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三)节能形势比较严峻。今年以来,中部六省能源消费较快增长,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11 年前三季度全国节能预警图,与“十二五”节能工作进度要求相比,部分省份为一级或二级节能预警,没有完成当期的节能目标。中部地区节能压力逐步显现,要顺利完成“十二五,, 节能目标存在困难,一方面,相对投资少、见效快的常规性节能措施大都付诸实施,节能空间持续收窄,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另一方面,2010 年末,一些地方对部分高耗能企业和项目采取了延期投产和限电限产等超常规措施,2011 年大部分恢复常规运行,带动能源需求增加。

(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压力较大。2011 年,中部六省物价均较快上涨,从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随着采取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调控市场,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六省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呈长期化趋势,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因素不容低估,部分农产品紧平衡格局难以改变,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价格总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困难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2012 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对于巩固和提升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支撑全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要抓紧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政策文件,以加快“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和推动重点地区发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深化开放合作为重点,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努力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加快推进“三基地、一枢纽”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实施粮食生产重大工程,重点推进以农田水利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支持长江中游“双低,,油菜带建设,推进优质农畜产品和现代渔业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晋北、晋东、晋中、两淮和河南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推进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优势产业向原材料产地和重要交通线布局,建设原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中部地区具有优势的家电、汽车、大型机械、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船舶等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推进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二)支持重点地区加快发展。重点推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太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大力促进县域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中央扶贫资金投入,扩大以工代贩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规模,全力推进吕梁山区、罗宵山区、武陵山区、太行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振兴。继续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产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和社会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积极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四)全方位扩大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重点支持武汉、郑州等中心城市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建设武汉、合肥、南昌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加快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探索建立沿长江大通关模式,实现长江水运通关便利化。支持中部六省参与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发展分工,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积极扩大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交流。密切与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研究加快省际边缘地区合作发展问题,大力支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深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支持中部地区率先选择一批经济基础较好、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县级市赋予与省辖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中部地区在城乡土地管理、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等方面先行先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责编:值班编辑、李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