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简报
第25 期(总第160 期)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
20 12 年8 月9 日
河南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9 月28 日,《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1】32号,以下简称《 意见》 )正式印发。近一年来,河南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 意见》 精神,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认真学习贯彻,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合力。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推动形成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深入学习领会。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要求各地各部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吃准吃透《 意见》 内容。在全省开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讨论,相继推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一文九论十八谈”等一系列文章,推动作风转变,增强贯彻落实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明确责任分工。下发了《 关于明确国发[2011]32号文件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的通知》 ,将《 意见》 分解成180 项具体任务,明确省有关部门和直辖市等具体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要求各地各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力求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落实到位。三是系统安排部署。2011 年10 月,河南省召开第九次党代会,对贯彻落实《 意见》 、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进行了系统安排。会议结合河南省实际,提出要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今年1 月,河南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 。四是各市积极融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各地主动对接,找准切入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方案。焦作市围绕经济转型、南阳是围绕高效生态经济、淮阳市围绕扶贫开发、商丘市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制定的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其他各市也都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文件。二、广泛宣传推广,形成中原经济区开发开放的聚焦效应。河南省抢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把扩大开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一是全面加强宣传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要媒体,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2011年11 月,河南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举办了中原经济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委组织宣讲团到各地集中进行宣传解读,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深刻领会《 意见》 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省内主要媒体认真策划,相继开展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魅力大中原”、“建设中原经济区高端采访”等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二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成功举办了中国(河南)一东盟合作交流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在港澳台成功举办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研讨会和投资说明会,举办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博鳌亚洲论坛进行专题推介。中原经济区正在成为海内外课上投资兴业的热土,2011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5 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 亿美元,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利用省外资金超过4000 亿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63 . 7 亿美元,同比增长51 % ,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地区第1 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超过2600 亿元,同比增长40 %。三、坚持务实重干,全面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河南省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分解确定的责任分工,认真落实《 意见》 提出的各项任务。一是深化省部战略合作。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40 多个部门专门出台了支持性政策文件或与河南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议纪要等,进一步细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项目和政策措施。二是积极落实支持政策。省直有关部门及时跟踪,用足用好支持政策,上半年全省共有47 个重大项目获国家审批或核准,郑州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财政部设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土资源部着手研究“人地挂钩”政策的具体推进措施。三是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河南省把交通、能源、城乡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具体抓手,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明显提速,对投资增长形成强力支撑。上半年,全省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0 . 3 % ,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59 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7 . 3 %。四、把握核心任务,着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始终围绕“三化”协调发展这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在发展中促协调、在协调中促发展。一是深入推进发展载体建设。规划建设了180 个产业集聚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出台了《 关于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按照三次产业复合和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的原则,规划建设了16 个城市新区,拓展中心城区功能和发展空间。研究制定了《 关于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的指导意见》 ,不断完善城区经济发展载体。二是加快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研究出台《 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 ,全面放开县城及中小城镇户口限制,重点解决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2011 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 . 6 % ,较上年提高1 . 8 个百分点。三是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指导各地实事求是、把握规律、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上半年,全省累计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32个,在建新型农村社区2302 个,完成投资374 . 9 亿元。四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n 年,全省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70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0 亿元,较上年增长43 . 3 % ;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稳步提高。今年上半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产业投资增长33 . 4 % ,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3 . 8 % ,同比提高4 . 4 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达到56 % ,同比提高2 . 8 个百分点。五是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推进高标准粮田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两大工程建设,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 108 . 5 亿斤,连续8 年增产,连续6 年超过千亿斤,今年夏粮总产达到637 . 2 亿斤,连续10 年创新高。(根据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上的介绍材料摘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