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简报
第5 期(总第140 期)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
20 12 年3 月15 日
农业部加强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2011年,农业部认真贯彻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部署,加大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全年共安排中部六省各类农业资金244 . 5 亿元,同比增长21 % ,为改善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切实加强粮油生产能力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继续实施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同时,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安排中部六省补贴资金69 . 3 亿元,调动了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大力推进高产创建,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共安排中部六省资金8 . 34 亿元,促进粮油作物均衡增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植保体系建设,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安排中部六省22 . 7 亿元实施土壤改良、铺设防渗管道、修建机耕道等,有效提升了农田建设标准及抗御生物灾害的能力。2011年,中部六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450 . 4 亿斤,占全国的30 . 2 % , 比上年增产4 . 55 % ,为全国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连续5 年超过1 万亿斤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积极推进畜牧水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畜禽生产能力建设。支持中部六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改善饲养、防疫条件,提高粪污处理能力,对饲养能繁母猪养殖场(户)给予补贴,对中部六省173 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共涉及资金26 . 64 亿元。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生产,在中部六省共支持建设了99 个年出栏0 . 5 一5 万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47 个1 一10 万只的肉鸡养殖场、195 个年出栏5 一100 万只的蛋鸡养殖场、45 个年出栏200 一2000 头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和59 个年出栏500 一3000 只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场。二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六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安排中央投资1 . 7 亿元,支持建设了3479 个乡镇兽医站,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三是积极支持渔业发展。安排水产养殖良种工程13 个,建设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3 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11个、内陆渔政船2 艘、执法快艇34 艘,夯实了中部地区渔业发展基础。同时,加大对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支持举办了420 次增殖放流活动,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建立了巧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调查评估和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三、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落实中央财政资助经费2 . 31 亿元,在中部六省设立了芝麻、棉花等5 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用首席科学家5 人、岗位科学家164 人,建立综合试验站241 个。支持中部六省承担转基金重大专项课题10 项,重点开展转基因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转基因动物新品种选育和基因克隆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投入2 . 55 亿元支持中部六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71 个。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在中部213 个县投入2 . 13 亿元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通过组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促进了科技进村入户,有效提高了科技普及率与到位率。四、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 . 2 亿元,支持中部六省扩大补贴机具品种,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支持。安排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和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支持推广水稻机插、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的农机化技术。三是积极推广农技深松作业。继续将深松整地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支持范围,落实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 . 44 亿元,组织山西、河南、安徽三省实施农技深松作业补贴,完成1804 万亩农技深松整地作业。五、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7 个,并对六省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项目给予补助,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中部六省认定了首批17 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占全国认定总数的22 . 4 % ,通过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中部六省认定了3 家粮油、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3 家畜产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4 家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为当地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产学研携手共进搭建了合作平台。组织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推广。分别在湖南、河南进行了果蔬干燥加工技术和玉米脱水干燥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加速发展。六、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一是支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举办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赣州国际脐橙节、中国武汉农博会、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等各类农业会展,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二是强化产销衔接。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网上展厅,,和“供求一站通,,平台的营销促销作用,加大对中部六省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在中部地区培训农村经纪人840 人,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销衔接。三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研究制定了(( 2 011 年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工作日历》 ,增强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建立农业部与中部六省联动、行政事业科研联动、中介组织和企业联动的信息发布新格局,努力建设立体、多元、开放的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合作,组织包括中部六省在内的农业部门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围绕提高中部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加强标准化生产和质检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中部六省建设了102 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项目,落实中央投资2 . 15 亿元。以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为重点,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安排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9 个,占全国计划总数的20 %。积极扶持“三品一标”发展,截止20n 年底,在中部六省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71 个,产地751 个,绿色食品1481 个,企业499 家,有机产品850 个,企业241 家;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6 个。八、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建设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支持中部六省开展工矿企业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污水灌溉区等重点区域的农产品产地环境及相应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初步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数据信息系统,建立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二是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中部地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三是强化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开展野生大豆等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调查,对重要分布点进行了GPS 定位,采集制作实物标本,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共建设野生稻、野生大豆等保护区(点)7 个,使一大批原产于中部地区的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野生近缘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四是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开展水花生、豚草等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监测预警,建立了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组织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开展监测预警,使得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得到有效防控。(摘编自农业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1 年工作进展情况和2012 年工作安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