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基於上市公司股價的估值、實體經濟的景氣度,還是基於政策市的A股土壤,本輪A股恐怕還是很難如美股一樣走出慢牛行情,從目前來看牛短熊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在上周五証監會發布“今年最為嚴厲的敲打問責”聲音之后,A股市場僅經過5月18日的小幅回調,5月19日再度迎來強勢拉升,上証指數大漲3.13%,A股再攀新高似乎指日可待。
相比美股過去七年以來的長牛、慢牛曲線,A股向來有“牛短熊長”宿命。有機構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平均來看,美國熊市持續10個月,牛市32個月,牛市持續時間是熊市的3.2倍,牛長熊短﹔然而A股熊市27.8個月,牛市12.1個月,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2.3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長特征。
美股(道瓊斯指數)自2009年3月以7056點起步,陸續攀升至去年底以來的18000點以上高位用了七年,其年均僅為23%的增幅,絕沒有A股市場僅短短一年就狂漲120%那般嚇人﹔在過去的七年裡,美股每年的增幅均處於16%-30%的合理區間,而絕不像A股甚至一個月就能拉漲20%以上。
自2013年以來,美國經濟實現超預期復蘇,QE規模也逐步縮減,在此之后的大半年裡,美股的慢牛走勢並未因此而發生逆反,反而持續攀升的勢頭更為明顯。這也與實體經濟面的復蘇和逐步向好是吻合的,美國失業率從2009年的接近10%已逐漸降至當下的5.5%左右,工業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更是穩步向好,攀升至當前的80%左右的高位。
與美國不同,我國經濟自2010年下半年起明顯進入下行通道,面臨的是比美國周期性調整更為艱難的結構性調整,然而伴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加碼的流動性釋放,實體經濟不僅久久不見復蘇、反而持續筑底,股市成了近乎唯一“吸金”(增量貨幣)的所在。正是由於資金過量地流入股市,流動性的釋放並沒有真正降低實體經濟的實際利率水平,相反,在政策預期等因素的引導下,當下的股市已經成為了多數人追求短期回報的投資工具,這種行為帶來的資金空轉(股市泡沫化)最終可能進一步挫傷中國經濟。
從股市本身的各項關鍵指標來看,與我國此輪牛市的高市盈率、市淨率和換手率不同,美國6年牛市的市盈率、市淨率、換手率都處於穩定、合理的區間,這意味著美股的價值發現功能更為健全。美國道指從7056點漲到18000點上方,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大致保持在10幾倍和2倍左右的區間,這意味著在美股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同時,其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在同步提升。
從A股市場的情況來看,2015年5月,在A股接近2700家企業的上市公司中,20%以上是虧損的,與此同時,包含虧損公司在內,56%以上的公司股票動態市盈率超過100倍,至於市淨率,低於2倍的已經寥寥可數。
和美國股市200多年的發展史相比,我國的上交所、深交所僅有20多年的發展經驗,無論在市場化程度上,還是在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設上,都更為稚嫩。這讓成熟的投資者十分謹慎,追求快進快出的投機客則趨之若?,股市由此進入非良性循環,我國股市“牛短熊長”的特點與此不無關系。
因此,無論是基於上市公司股價的估值、實體經濟的景氣度,還是基於政策市的A股土壤,本輪A股恐怕還是很難如美股一樣走出慢牛行情,從目前來看牛短熊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楊國英(經觀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