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插足諸多行業游離監管 風險如影隨形--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影子銀行”插足諸多行業游離監管 風險如影隨形

2012年11月30日11: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近兩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日漸凸顯。由此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信托公司乃至民間借貸機構,成為了銀行的替代項。且這些銀行替代項,近年來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提出。在中國,對影子銀行雖未有統一的定義,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記者,業內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廣義來看,從事銀行信貸等相關業務的非銀行機構均應歸屬影子銀行體系,包括銀行業內部的理財產品、委托貸款業務,也包括信托公司、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也包括數額巨大的民間金融。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影子銀行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然而,由於影子銀行的高杠杆率、透明度低等原因,一個游離在傳統監管之外的中國式影子銀行體系愈發膨脹,巨大風險也如影隨形。

  解資金飢渴

  中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袁增霆一直在跟蹤研究影子銀行體系,他講到,金融危機以后,中國的影子銀行之所以日漸發展起來,是因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推出之后,托起了整個行業的融資需求,然而監管部門對銀行的信貸控制隨之而來,在原有的信貸技術下,市場的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從銀行業到非銀行機構,都在通過各種創新手段來滿足融資需求。

  “金融危機之后,影子銀行尤其是民間借貸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不少資金,也推動了GDP增長,這也是影子銀行存在的積極意義。”袁增霆說。

  同時,由於中國當前金融體制下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存款利率處於低位,隨著金融危機引發的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將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越來越低,導致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不願意把閑散資金存到銀行裡,相反購買理財產品、信托產品,乃至參與民間借貸,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這些閑散資金通過影子銀行,流到實體經濟或金融業中。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研究室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說,與信托公司合作發行銀信理財產品是銀行業內為規避相應的准備金計提要求和資本監管要求,同時滿足市場融資需要的重要方式。

  一位信托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2010年之前,銀行和信托普遍的做法是,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獲得資金后,將資金托管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發行單一信托產品,將資金貸給銀行指定的企業,尤其是在當時利潤率極高的房地產企業。

  2010年8月,銀監會為規避銀信合作的風險,而發布《銀監會關於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通知》,對前述銀信合作進行了限制。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銀信合作的模式開始演變為,銀行用理財資金受讓信托受益權向目標企業貸款,或者銀行與信托合作發行組合型理財產品,理財產品不再單一投向信托產品,而是在理財資金投向上增加了債券等。

  除了與銀行合作為一般企業發放貸款外,隨著國家收緊對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力度,信托公司也逐漸成為各地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融資渠道。

  不透明危機

  業內人士表示,信托產品和理財產品從法規層面上都是有監管的,在數據上是可以統計得到的,但現實中仍存在著對於那些法律法規監管不到的影子銀行,比如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在利潤吸引下所從事的非法的集資和房貸業務,比如其他的規模更為龐大的民間借貸、地下錢庄。

  典當行內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講到,現在很多擔保公司、典當行、寄售行乃至投資咨詢公司,很多都是幌子而已,背地裡都在做吸收存款、高息放貸的業務,而這部分資金以及一直存在的地下錢庄的資金規模到底有多大,幾乎無人能說得清楚。

  也正因此,預估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就成了一件較難的事情。然而從理財產品、信托業的資金量等數據,並對比銀行業發放的貸款,可以大致看出影子銀行的規模和影響:央行數據顯示,2012年前3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6.72萬億元﹔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前3季度信托業新增項目資金金額達3萬億元﹔由於理財產品期限都比較短,普益財富數據顯示,僅2012年第3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就達8.09萬億元。

  “既然有那麼多數據是統計不到的,這也就意味著,影子銀行存在著很大的系統性風險,因為從資金擁有方到資金使用方有一條很長的鏈條,這個官方並不能監測到。”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告訴記者。

  郭田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透明度不高是理財產品存在的重要問題。

  “這其中也會存在資金錯配的問題,比如承諾投資到A項目上的資金用於投資到B項目。”郭田勇解釋道。

  這樣的情況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對投資人造成損失,還會帶來銀行的信用下降。

  中國銀行行長肖鋼對此也表示擔憂“有些理財產品甚至沒有跟任何具體的資產挂鉤,而只是將理財資金放到資金池裡。有時候某個理財產品的發行只是環節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償付此前產品的本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投資者失去對銀行的信任,停止購買理財產品或退出理財產品,那麼就會引起很嚴重的后果。”身處銀行業內部的肖鋼深諳理財產品發行過程中的種種貓兒膩及可能帶來的后果。

  通過改革化解

  “游離在央行監管體制之外的影子銀行體系,是削弱央行宏觀調控能力的一個根本性因素。”袁增霆表示。

  “對於影子銀行的監管做起來不容易,沒有一些監管機構可以扮演這個角色。”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曾在公開場合表示。

  郭田勇的觀點亦是如此,因為影子銀行涉及到多個行業,比如信托業是由銀監會主管,典當行是由商務部主管,而保險業的資產管理機構則要由保監會監管,在我國分業監管的體制下,首先要從法律層面明確影子銀行的定義,其次要求各個監管部門相互協調。

  “監管部門不能一味地進行監管競爭,這樣也很容易導致監管套利。”郭田勇說。

  而談及具體的監管方式,袁增霆建議監管部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影子銀行數據庫,了解相關影子銀行發展的動態,掌握這方面的信息以便作出基於充分信息的決策。

  “舉例來說,現在監管部門對於信托業,尤其是對信息披露要求較低的單一信托的具體數據就不能系統把握,而這對於監管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袁增霆補充道。

  而在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看來,中國影子銀行的出現跟國外不同的一點是,這是正式的金融機構及非正式的金融機構、企業與個人,為了減少高通貨膨脹下的負利率損失,為了追求高利潤,通過規避規范的金融監管而形成的一種融資新潮流。

  “政府單純希望在嚴格管制的基礎上來規避銀行體系的風險是不可能的。要想把當前中國影子銀行的風險限定在一定的程度,就得對當前的中國金融體系進行全面反思及改革,就得加快國內銀行體系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規范各種融資工具及融資市場。”易憲容說。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和易憲容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除了考慮利率市場化進程,還應考慮金融所有制多元化的切實推進。

  “利率市場化能夠增加企業的融資解決方案,而金融所有制多元化則必須考慮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的金融運營領域,並將這些新的金融機制納入監管范疇。換句說話,讓社會整體利率體系和影子銀行體系陽光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劉利剛分析道。

  而顯然,讓更多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金融運營領域,讓民間借貸陽光化,還需要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記者鄭旺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