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深圳大學生把錢花在“另一半”上越來越給力,戀愛消費成為學生開支的重頭
A、兼職老手搏命賺戀愛本錢
深圳大學的小洪說,學校有個荔園晨風BBS,裡面總是有各種兼職信息,有招家教的,有招短工的。他說,每年深圳都有各種大、小展會,總會招聘禮儀、司儀等工作,基本上每天能有500-1000元報酬,而他就是展會兼職的“老手”。
小洪,一個1.80米高的陽光男生,今年大二,和女朋友在一起半年了,利用他自身的相貌優勢,經常躋身各種展會做模特、司儀。他說,因為父母給的零花錢不多,每月也就1500元。“談戀愛以來,花的錢就多了,要和女朋友一起吃飯,還要給她在生日、紀念日制造浪漫,平日還會買些東西給她,所以要自己掙錢才夠花啊。”
除了小洪,記者發現,深圳高校的不少學生都有各種賺錢的辦法。“KTV費、電話費、香煙、零食和戀愛費用后所剩無幾了。”深職院的小韓告訴記者,像中國移動,每年都會在校園裡招聘做兼職的學生,在各營業廳裡做工作人員,上班時間按照小時計算,每月做的多也能有上千元的兼職費,“用來補貼自己的零花錢。”
B、父母贊助扶持戀愛花費
不少學生如今的“社交成本”日益增高,在採訪中,有學生說,自己的家長除了承擔必要生活開銷外,甚至連“戀愛費”也會另外列入預算。
說起這個“額外贊助”,連小喬自己都哭笑不得,他告訴記者,父母承諾,他戀愛后可以每月多給500元-8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並不是隻有小喬才有這樣的“皇帝待遇”,採訪中,共有4名男生都有這樣的經歷。“父母都很開明的,而且覺得男孩子身上就應該多花點錢,如果拍拖了,就更不能掉價了。”小喬說,他自己的女朋友父母也見過,父母很認同,所以,每個月都會很大方地多給他一些生活費。
負擔:戀愛花費如何分擔
大學生們的戀愛觀和消費觀各異,加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導致他們的消費程度也大相徑庭。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戀愛經費大致分為三類:調控的理智派、AA派、闊綽派。
A、理性計劃派
張強(化名),深職院,大三,拍拖兩年半
張強告訴記者,他家在廣西,深圳的消費比廣西高太多了,但是少男少女的總是會碰撞出火花,他也墜入愛河近三年了,這些年來,自己省吃儉用的原因,都是因為和女朋友在一起,每月總會有看電影、吃飯、購物的費用。“我們打電話都是集群網,每個月就是5元錢,平時看電影,也是會在網上團購,現在吃飯也會團購。”但是張強說,他從來不會跟父母多要一分錢,每個月就是1000元生活費,用完了,自己就去找兼職做。
B、平等AA派
陳軒(化名),信息學院,大一,拍拖兩個月
陳軒是個很漂亮的女孩,那天見到她時,她正和自己的男朋友在書城買書。軒認為現在時代變了,女生也可以付錢的。“我不想總是叫男朋友買單,一是不好意思,大家都沒有賺錢,二來,我覺得自己可以分擔也願意一起承擔。”她說,他們一起吃飯或外出聚餐基本上都會“AA制”。
C:闊綽富豪派
劉柄(化名),深大,大四,拍拖三年
iPhone、iPad,隻要是蘋果出了新產品,作為果粉的劉柄總是搶先購買,也會給自己的女朋友同樣贈送一份,劉柄說,除了父母會給生活費外,他自己也在學校附近和同學一起開了小吃店,“每個月至少有1000元的分紅和利潤吧。”劉柄笑笑說。
劉柄說,拍拖都是他給錢,平時會帶女朋友到高級的餐廳吃飯,也會固定每個學期帶女朋友出去玩。“我們去過迪拜,去過歐洲,去過日本,去過泰國。”他告訴記者,他上個月給女朋友買了一條項鏈和手鏈都花了近一萬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