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我們究竟需要一條什麼樣的城鎮化道路?【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到2020年“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在城鎮化率超過50%的今天,我們究竟需要一條什麼樣的城鎮化道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關乎發展、關乎民生、關乎民心

人民日報:我們究竟需要一條什麼樣的城鎮化道路?【2】

本報記者 於 猛

2012年12月03日05: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低成本城鎮化道路存在不可持續因素

  走“土地依賴”的城鎮化之路充滿風險﹔城市低密度盛行帶來土地利用粗放、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等問題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理所當然。但建一座新城並非易事,少則幾十億元,多則幾百上千億元,錢從哪裡來?

  “土地出讓收入,以及房地產相關稅費收入是資金的主要來源”,劉守英說,為了加快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越來越高,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政府財政的比重已從2001年的9.1%提高到2009年的30.8%,以土地為抵押獲取的貸款務規模更是大幅度增長。

  走“土地依賴路徑”的城鎮化之路充滿風險。這種建設城市的方式要繼續下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房屋價格持續上漲,從而為土地價格的上升提供保障﹔其二,不斷擴大用地規模,並能低價征收土地,從銀行持續獲得融資。當前,一些大城市的高房價已超過了居民的承受能力,而再過幾年,我國城市房屋整體上能達到供需平衡,土地很難像現在這樣能穩定地給城市建設提供資金﹔而大量低成本征地拆遷,造成了不少社會矛盾,很多農民既無法融入城市生活,又回歸不到原來的農村。

  今年,在國家嚴厲的調控下,一些地方房子不好賣了,地也就不好賣了,上半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30%多,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和財政狀況面臨嚴峻考驗。客觀地說,長期以來,我們走的是一條低成本城鎮化道路,這種模式存在不可持續的因素,城鎮發展是建立在低成本獲得城鎮建設用地、廉價使用勞動力、環境承載嚴重超負荷的基礎之上的,但是,近年來房價地價、資源品價格以及勞動力價格持續較快上漲,今后城鎮化的成本將明顯提高。

  建一座大樓,往往就會失去一塊良田,而不少地方征來的土地利用粗放,造成很多浪費,我們沒這個本錢。據了解,我國平原面積不到國土面積的12%,人均平原面積隻相當於美國的3.7%。但是,我國土地粗放利用現象嚴重,許多市、縣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業化,但建設用地規模已超過國土面積的20%。若按現在的人均建設用地計算,未來需要約數億畝土地完成城鎮化。與日本的快速發展時期相比較,中國GDP每增長1%,對土地的佔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在粗放用地的同時,學校、醫院、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卻比較缺乏。城市低密度盛行導致了更多、更長距離的交通通勤和對小汽車的過分依賴,引發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

  “一些地方熱衷於造‘大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通過投資來帶動GDP的增長”,葉劍平說,城市建設刺激了水泥、鋼鐵等行業的繁榮,也導致了這些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為了追求城鎮化快速發展,許多地方出現了不計成本、隻求速度的傾向,在個別大城市房地產投資已佔固定資產投資一半以上。過多過快的建設,擠佔了大量社會資源,推高了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擠壓了企業發展的空間,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背道而馳。“城鎮化不能脫離實際,更不能以損害群眾利益為代價。如此不顧條件和可能,大搞造城運動,何來科學發展可言?”他說。

 

(責任編輯:劉軍濤、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