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趕超美國?【3】--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國經濟報告

何時趕超美國?【3】

任群羅

2012年12月13日10:51        手機看新聞

中國國家大,發展不平衡,完成高度城市化的難度比日本、韓國更大,可能歷時更長,但也有他們所不具有的大國優勢。如果我們調和方程⑴、⑵兩種預測,則中國城市化水平會分別在2020年、2030年和2035年達到60%、70%和75%。城市化水平每年上升1個百分點。

我國進入高度城市化階段的指標值,相關專家比較集中的意見是75%以上。中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等主編的《2001—2002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3)提出:未來50年,即當中國實現現代化之際,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以上,並將能容納11億到12億的人口。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2006)提出:21世紀中葉,中國將實現城市化,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相對稀缺的自然資源,中國有較高的城市化,應該在75%∼80%,才能適應城鄉協調發展和優化人口布局的需要。

可以認為,中國城市化水平達到75%的時間就是中國經濟高速或快速增長結束的時間,如果在2030年實現,距離現在20年,如果在2035年實現,距離現在25年。因此,中國經濟仍將有20∼25年的高速或快速增長。當然,未來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會呈現出漸進減緩趨勢。我國已經將經濟增長率預期值從“十一五”期的7.5%調低至“十二五”期的7%。

中國經濟高速或快速增長期的經濟增長速度

今后20∼25年,中國經濟仍會高速或快速增長,同時,經濟增長率將呈現出漸進減緩趨勢,這是國內外許多經濟學家都認同的。除了前述國內外經濟學界的預計外,還有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Perkins和Rawski(2009)對中國2006—2025年20年間經濟增長的預測:在中國享有穩定的國內外政治環境的前提下,經濟每年會實際增長6%∼8%。6%∼8%的增長率在第一個10年(2006—2015年)似乎是可行的,在第二個10年(2016—2025年),經濟會放緩,GDP年增長率可能下跌到5%∼7%之間。

圖3 日本1920——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

  

資料來源:內閣統計局「日本帝國人口統計」World Bank. WDI, 2011-09-22

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報告(Lee and Hong, 2010)提出中國GDP年增長率2011—2020年為7.00%,2021—2030年為6.23 %(改進情景),即2020年開始放緩﹔新近的一份研究報告(Eichengreen, et al. 2011)則提出在2015或2017年,當中國人均GDP(2005年PPP不變價)達到約17000國際元后,經濟增長速度將會放慢約2個百分點。

樊綱(2009)考慮兩種不同的場景,對2008—2020年的經濟增長進行預測。第一場景是基於各貢獻因素當前變動趨勢的延伸,並根據最可能的情況做了適當改變,包括考慮到當前世界經濟危機可能帶來的影響。預期增長率2008—2020年平均6.7%∼7%左右。1978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在2020年終結。第二場景做了三個樂觀、但可能性很大的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如果能夠通過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來提高政府效率、制止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脹,通過改善公共服務、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及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來促進國內消費回升,通過大力改善教育來促進人力資本的增長,那麼中國在2008—2020年間將能夠更好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長率。長期、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是可以實現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世錦(2011) 認為“中國的高增長仍會持續30年”是過於樂觀的估計,他預測中國2011—2015年、2016—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7%、6.5%。2015年左右,也就是十二五末、十三五初,中國將進入增長速度回落的時間窗口期,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將可能下一個較大台階,由近些年的10%以上的增長率下調至7%左右。通過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轉型中的重大問題,在新的增長平台上,可能爭取到一個較長時間,如10年或更長一個時期的穩定而質量較高的發展。

從中國經濟實際運行看,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三個時期的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28%、10.43%、10.48%,2006—2010年年增長率高達11.5%,2011年預計全年增長率也將在9%以上。Perkins和Rawski等人的預測值顯現出偏低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對中國2011—2016年的增長率預測每年都在9%以上。因此,對於未來20年即2011—203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本文偏於樂觀,綜合上述中外經濟學家的預計和分析可做以下預期:2011—2015年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長9%,2016—2020年年均增長8%,2021—2030年年均增長7.2%。從而簡化問題的計算和討論。

中國經濟總量何時趕超美國

有了對中國未來經濟高速增長期及增長率的預期數,加上對美國經濟增長情況的把握,就可以推算出中國經濟總量何時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1經濟大國。

匯率法。假定:2011—2030年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長速度如上述預期值﹔美國2011年以后的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2.78%(1969—2010年平均)的水平不變﹔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進一步假定:2012年以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人民幣6.3∼6.4元(2011年8月—12月中間價),或者升值在6.15元之內,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7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當然關於匯率的這種假設可能有問題,目前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大,人民幣匯率的未來值對國際比較很重要。一項權威研究成果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1年2月13日發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影響評估”課題報告。報告提出,人民幣匯率相對均衡值還有一定低估,但低估值不到10% ,這樣,人民幣兌美元的均衡匯率約為6。如果2012—2015年均勻升值到位,以后保持不變,則中國經濟總量可在2026年超過美國,提前1年。

目前中國官方和學術界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基本處於合理水平 。但人民幣未來升值的具體水平很難推測。所以,人民幣升值更高以后,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也會更早。

購買力平價法。按購買力平價法分析,中國經濟坐上世界第1把交椅的時間就會大大提前。

假設:中國和美國GDP數據假設同上﹔人民幣PPP匯率,2011年及以后年份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11年9月《世界經濟展望》2011年預測值(1國際元=4.049元)不變。結果:中國經濟超越美國的時間將提前至2017年。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年4月和9月報告都預期2016年中國趕上美國,一個原因是假設中國有高於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暗含了人民幣的內在升值因素。

當然,保障經濟發展的國內穩定政治環境與國際和平環境至關重要。本人認為,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與“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國內穩定政治環境與國際和平環境是有保障的。(來源:《中國經濟報告》雜志)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