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趕超美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國經濟報告

何時趕超美國?

任群羅

2012年12月13日10:51        手機看新聞

2010年,按匯率法比較,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2位,相當於美國的40.3%。按購買力平價(PPP),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近美國的70%。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能否趕超美國,何時能趕超美國。答案的關鍵是中國經濟高增長持續的時間和速度。趕超完成的時間與速度呈反比關系。因此,首先需要預計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持續時間與增長速度。

國內外經濟學界的預計

Angus Maddison(2007)預計,2003—2030年,按購買力平價,中國GDP年增長速度為4.98%,美國為2.56%,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可以趕超美國。

Robert Fogel(2007)更樂觀地估計,2000—204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為8.4%,美國為3.8%,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的GDP(PPP),中國可在2016年趕超美國。2040年中國接近124萬億美元,幾乎是美國42萬億美元的3倍,佔到全球的40%。

IM(2011)最新預計,2011—2016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在9%以上,按購買力平價,中國將於2016年趕上美國。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O’Neill和Stupnytska(2009)預測,中國2011—2020年經濟增長率為7.9%,2021—2030年為5.7%,中國可在2027年趕超美國。

世界銀行(高路易, 2010)預測,2010—2015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為8.4%,2016—2020年為7.0%,2020年,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總GDP將超過美國。按現價匯率計算,若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實際匯率平均每年升值0.8%,中國將在2029年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若實際匯率每年升值3%,中國將在2023年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過去國內一些有影響的預測往往偏於保守。國家統計局許憲春(2002)曾預測說:“在本世紀中葉之前,中國經濟趕上並超過日本經濟,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是可能的,但趕上並超過美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到本世紀末趕上並超過美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國實際趕超日本的時間比此預測早了約20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十二五’至2030年我國經濟增長前景展望”專題組(李善同,2010),設想了三種情景,在基准情景下,“十二五”期間預計經濟增長速度可望達到7.9%,接近8%,2016∼2020年可望保持在7.0%左右,2021∼2025年約6.6%左右,2026∼2030年預期在5.9%左右。如果今后美國維持年均2.8%左右的增長速度,則到2015年、2020年、2030年中國GDP同美國的比重將分別上升為43.3%、53.0%和73.8%(不考慮價格和匯率的變化因素)。樂觀情景下上述時期的增長速度分別為8.4%、7.2%、6.6%、5.8%。

胡鞍鋼(2008)有相對樂觀的預測:從2005年至2020年,保守地估計,GDP 年平均增長率為8.5%左右。根據市場匯率法,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2020年,中國GDP 總量將排在世界第二位。根據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的GDP 總量將超過美國而居世界第一。但也把中國趕超日本的時間推后了10年。在最新的預測中,胡鞍鋼(2011)提出,從現在起到2030年,中國仍處在經濟起飛階段,仍能夠保持長期高增長,盡管可能由於經濟規模基數增大,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的硬約束,經濟增長率會有所下降。估計2011—2030年間中國經濟仍將保持7%∼8%之間的高增長。按匯率法,中國GDP到2019 年將達到19.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到2030年中國GDP將達到66.4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5倍。按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法,到2016年中國GDP將達到17.1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到2030年中國GDP將達到51.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2倍。如果按麥迪森(Maddison)的購買力平價不變價法,2010年中國GDP為10.7萬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2020年將達到21.1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7倍﹔2030年將達到34.4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2倍。

李稻葵(2010)提出,未來十年,中國將經歷一場內需不斷上升、對外依賴度相對下降的發展過程,城市化、消費升級以及綠色產能革命將支撐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這十年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發展最健康的十年,中國很有可能在2020年經濟總體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一切都取決於今天必須堅定不移地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

從已經發生的事實看,預測方法相對簡單的林毅夫,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期與中國發展的實績是比較吻合的。林毅夫早就預測: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匯率法GDP)就會超過美國。林毅夫的依據主要有三:①中國作為后進國家,在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追趕先進國家的后發優勢﹔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實績﹔③相近文化圈的日本和“亞洲四虎”曾有的快速發展軌跡為中國的未來提供了實証。林毅夫1999年在《展望新千年的中國經濟》一文中說,中國發展潛力大,可以再維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長。因此,下個世紀中葉前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最有實力的經濟。2003年,林毅夫在《經濟發展與中國文化》一文中進一步提出:至少未來三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維持像過去二十多年8%∼10%的經濟增長。在2030年整個中國經濟規模將會趕上美國,那時我們的人口是美國5倍,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5。2004年,林毅夫補充說,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驗來看,到2030年的時候人民幣很可能會升值,根據升值的數量預計,我國的人均收入很可能將是美國的30%甚至40%。如果達到美國的30%,中國的經濟規模就比美國高50%,如果達到美國的40%,中國的經濟規模就是美國的兩倍。2007年5月9日在外交學院的演講中,林毅夫說,中國完全有可能繼續維持每年9%的經濟增長速度,並且繼續高速增長20多年。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到2030年,中國肯定將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經濟體。2011年11月4日,林毅夫在“北京論壇”上發表演講說,根據麥迪森的估計,中國在2008年和美國的人均收入差距相當於日本1951年、台灣地區1975年、韓國1977年的水平。日本在1951—1971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為9.2%,台灣地區在1975—1995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為8.3%,韓國在1977—1997年間年均增長速度則為7.6%。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所遵循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日本、台灣地區、韓國相同,據此中國應當還有維持20年年均增長8%的潛力。到2030年時中國的人均收入有可能達到美國的50%,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可能達到美國的兩倍,按市場匯率計算的經濟規模有可能至少和美國相當。中國有可能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國家。

圖1 1978年以來的中、 美與世界GDP年增長速度對比

資料來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 2011-12-16.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