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最大印鈔機”一說太離譜 --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僅憑單一數據想當然  隻看局部對比下定論 

“中國成最大印鈔機”一說太離譜 

本報記者  周小苑

2013年02月06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近期,就在全球各大經濟體紛紛宣布新一輪量化寬鬆的時候,有媒體稱中國貨幣超發現象也很嚴重,去年中國新增貨幣量接近全球的一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對此,專家普遍認為,這種說法太離譜,過於片面。中國是否存在嚴重的貨幣超發,不能僅僅依據一種數據就想當然,判斷貨幣是否超發一個可靠的指標就是看物價是否穩定,而貨幣政策的好壞,關鍵在於是否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相適應。

  中國貨幣超發被夸大

  有關中國貨幣超發的問題連日來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根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中國M2(廣義貨幣)余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是美國的1.5倍。尤其是M2與GDP的比例高達188%,創下歷史新高,而同期美國M2與GDP的比例為63%,僅為中國的1/3。二者間較大的差距,使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然貨幣嚴重超發,這也成為了一些媒體把“全球最大印鈔機”的高帽送給中國的最主要依據。

  對此,專家認為,表面上看,用中美數據作對比,這個結論貌似有一些道理。但若要從理論層面去分析,或做更大范圍的國際比較,這個判斷下得多少有些草率。尤其是僅以M2數量龐大及與GDP比值偏高就“確診”中國貨幣超發,顯得過於簡單化和片面化,這種論証沒有考慮各國貨幣供應統計口徑差異、融資結構區別和經濟發展階段特點等因素。

  “即使中國目前的發鈔量比較大,但也不能因此忽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而簡單地作出中國貨幣超發嚴重的判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隻能說合理的發鈔應該同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相適應,比如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再次增量發行就是一種過度發行。

  貨幣發行量增加有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由於過去中國所統計的實體經濟隻涵蓋物質部門,不包括服務業,所以隨著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及經濟快速發展,貨幣供應量很快就超過當時統計口徑的“實體經濟”的需要,表現為超經濟發行,即所謂“貨幣超發”。但實際上,貨幣供應不僅要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還需滿足服務業及金融市場的需要。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中國M2與GDP比值較高由來已久。造成這一比例較高的原因,一方面與中國的貨幣化進程相關,以往很多非市場交易的產品開始進入市場,自然需要更多的貨幣﹔另一方面是與我國的社會融資結構相關,社會融資結構中大部分的融資來自銀行,M2必然很高。

 

(責任編輯:喬雪峰、李海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