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強行通過對華光伏征稅 專家呼吁反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歐盟擬強行通過對華光伏征稅 專家呼吁反制

2013年05月20日07: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歐盟擬強行通過對華光伏征稅 專家呼吁反制)網絡配圖

      歐成員國將於本周五就光伏案再投票

  國內業界專家呼吁反制,建議對歐汽車設限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業內獲得最新消息,就歐盟對華光伏征稅案,歐盟原本定於15日進行成員國投票,但當天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並未投票,因此延期至24日(本周五)再次投票。業內人士分析,歐盟將不顧成員國和行業反對聲音,強行通過建議案。

  此前,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 arel deG ucht)已向歐委會提交建議案,建議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計劃從6月6日起征收平均稅率為47%的臨時性關稅。該建議已經發給歐盟各成員國,歐委會將在閉門磋商中向成員國說明調查結論,各成員國按照程序投票表決。

  去年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立案調查以來,我國商務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一直保持與歐方緊密磋商對話,我國政府、協會、專家也在近期密集表態施壓。據相關人士透露,原定於15日的投票無果而延遲至最終期限的24日,這說明中方的工作起到了一些作用,歐盟內部以及歐洲光伏業界都有反對聲音,意見難以達成一致。

  據了解,作為光伏雙反案的始作俑者,德國目前立場較為模糊,默克爾偏向於反對,但是有多個部長支持。另外,也有專家指出,德國是舉自由貿易大旗,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德國目前在歐盟內部公開的立場是,支持征稅,但同意與中方談判。德國支持征稅的立場是真,談判只是幌子。”

  即使歐盟內部反對票居多,恐也難動搖歐委會對華征稅的決心。據知情人士分析,按照法律程序,成員國多數反對可能影響歐委會初裁的決定,但最終歐委會初裁不是由成員投票多數決定,而且,從目前情況看,歐委會是准備在多數成員國反對的情況下強行初裁的,以實現對中國產品設限,迫使中方的讓步。

  正如中國駐布魯塞爾一位外交官所說,磋商難度很大,因為既然歐方已經確認中國產品存在傾銷而且對當地產業有損害,從理論和利益的角度來看,裁定對中國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似乎是一個必然結果。

  最近,歐盟有1500多家光伏產品進口商和安裝企業聯名致函歐委會貿易委員,反對為極少數生產企業利益對中國產品征稅,而犧牲歐盟的整體利益。歐洲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限制中國產品將會導致歐盟喪失就業崗位將近20萬個。

  法律人士指出,關於歐盟企業的申訴資格,歐委會已經明確申訴方關於申訴資格提供了錯誤的信息,實際遠不止歐盟申訴方提供的隻有143家生產企業,而是歐委會立案多月后才披露的220家生產企業,但是,歐委會無法証明為什麼220家生產企業的總產量反而低於143家企業的總產量。歐委會在申訴資格認定上,堅持對組件、電池和硅片這三個產品不作分別認定,更証明組件的申訴資格可能是達不到的。

  關於傾銷幅度,歐委會尚未初裁,就在媒體放風,認定中國光伏產品有嚴重傾銷和損害,將按照損害幅度征收47.6%對未抽樣企業征收平均稅。但讓人不解的是,歐委會調查檔案中至今都沒有印度參照企業的調查問卷公開版,嚴重踐踏了WT O的程序規則,剝奪了中方企業的知情權和抗辯權。法律人士稱,“歐方在程序權利上挑戰中國企業和產業的極限,是在選擇死胡同。”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對於歐盟的初裁結果,我方應做好最壞的打算。與此同時,應積極考慮反制措施。歐盟把中國作為假想敵,若不考慮行業的實際情況,做出極端選擇,對我國已經陷入困境的光伏企業不留一絲生機,那麼我們也要採取實質性動作。比如在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層面溝通,對歐洲產品進行制裁,對正在調查中的歐多晶硅產品採取嚴厲制裁,讓其嘗到兩敗俱傷的滋味。

  霍建國說,貿易發展的原則是互利共贏,我們希望磋商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歐方一意孤行,我們也絕不留情面。需要提示的是,這樣的局勢必將在短期內破壞中歐合作的氛圍,不利於雙邊經貿發展。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對本報記者說,如果歐盟堅持對我國光伏產品設限,那麼我們應當採取有理、有利的反制。比如說,減少對歐盟光伏產品的供應轉向我國內市場,歐盟內部產業鏈不完整,將因此受到損失。此外,在光伏以外的產品也採取不進口、少進口等制裁措施。

  “歐盟一定要付出代價,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建議,對歐在華投資以及歐盟出口我國的農產品、空客、汽車等採取相應的制裁手段。尤其是對始作俑者德國的汽車設限,對愛立信、西門子等企業也要設限。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如果真的征收47%的關稅,沒有一家光伏企業能吸收這一塊成本,我們能做的就是轉嫁給歐洲消費者和歐盟各國政府。這無疑降低了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表示,在歐盟尚未完全擺脫危機的情況下,主動挑起對華經貿摩擦,不僅不能解決歐盟產業自身因技術落后、資金短缺等導致的困境,還將進一步削減中歐經貿合作對歐盟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和潛力,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甚至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頭”,損人又害己。

 

 

(責編: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