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章斐然)由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與人民網聯合舉辦的 “人民金融年會”今日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在會上表示,中國的金融結構嚴重扭曲,金融機構的任務就是要調整這一結構,把短期的資金化成長期資金。由於目前一些這樣的做法是違規的,“下一步的任務我們要讓這些違規的行為變成合規”。
李揚表示,盡管中國已經基本上從宏觀上改變了資金短缺的局面,但資金結構嚴重扭曲——資金來源是短期的,但使用需求是長期的。“我們要有新興工業化,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要推進城鎮和,所有這些“化”都需要投資,投資就需要長期資金,但是我們的金融體系所動員起來的資金多數是短期的。所以金融機構的任務就是把短期的資金化成長期資金。”他說。
李揚認為,例如地方融資平台這樣目前被認為是擦邊的金融活動,從金融上說是將短期資金變成長期資金,把高度流動的資金固化在基礎設施上,有其合理之處。
他表示,要讓上述違規行為變成合規,需要在金融結構方面做一個化短期為長期的結構性調整,涉及三個方面:一、我們需要真正的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籌集長期資金的,尤其是為小微企業籌得長期的資金。因此,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使得我們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長期的、權益性的資金,從而既保証資金的長期性,又降低負債率。
二、我們需要發展完善的債券市場,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要讓地方政府能夠正規、合規地通過發行以自己為債務人的債券去籌集資金,替代地方融資平台這種不規范的融資行為。
三、我們需要發展若干長期信用機構,有效地彌合我們在基礎設施、住房、城鎮化過程中的籌資斷裂層。三中全會內容亦指出,我們要研究設立基礎設施金融政策性機構,要研究設立住房政策性機構,要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