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火車站迎來春節前客流高峰。
大遷徙裡的眾生百態
1月20日晚,正值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大寒”,朔風凜冽、體感冰涼。在北京北站,身著紅色“麥樂送”工作服的山東菏澤人老呂,焦急地問售票人員,“還有票嗎?坐票、站票都行。”
老呂最終買到了1月24日的K571次車站票,這列從北京西站始發的車,如果不晚點,會在當晚11點多到菏澤。之后,他還需要坐汽車回家,好在過年期間,家鄉的公共汽車運營到很晚。
從1月16日開始的40天春運期間,對於搭乘鐵路的2.58億人次來說,老呂是無數個故事中的一個縮影。
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人,無論是白領還是街頭拾荒者,無論是正當壯年還是年近耄耋,每年農歷春節將近時,在外的人們都會像歸巢的候鳥一般,無論路途是否艱難,總擋不住回家的路。
回家的“剛性需求”,將使2014年的中國春運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時段性人口遷徙。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共有36.23億人次出行,而2012年春運人數才剛突破30億。這一數字,遠超2013年美國感恩節期間出行的4000多萬人,亦遠超穆斯林朝覲麥加的198萬多人,后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宗教集會。
回家不易。同樣在北京北站,內蒙古赤峰人老陳和他的妻子,帶著五個簡陋的大包裹前來候車,裡面裝滿了過冬衣物和鍋碗瓢盆。他的車要到第二天中午才開,所以隻能在候車室休息一晚。老陳覺得自己算是幸運的,從售票大廳裡的顯示屏上能看到,通往他家鄉的那列車,在未來一個星期裡的票早已售罄。
在天津打工的安徽亳州人丁永和一家,在多方買票未果后,選擇與老鄉一道開三輪車回家,在“五臟六腑就像要顛翻了一樣”的路程后,他們的車被扣了。幸運的是,3輛三輪車上的34人,在睡了一個安穩覺后,坐上了交警專門安排的返鄉大巴。
另類的方式也不少,為繁忙的春運平添了幾分趣味和無奈。四川郫縣馬術教練姚少雙,在買不到去丈母娘家的車票后,靈機一動,騎馬邊看風景,邊與汽車賽跑,最終成功抵達,可謂“馬上回家”。
在鐵路南京站,春運開始以來,每天會有三四千人退了票,也會有五六十人丟了票。春運既有回家的期盼,也因為其規模過分龐大,不可避免地有不如人意時。
如同過去許多年的春運一樣,今年的春運旅程依然無比忙碌,而這些旅途中的艱辛或困難,在當下都成為了回家的必要成本。
“春節,爸媽想你了!”1月20日的鄭州,在五一公園內,10位老人舉著這樣的牌子,唱起了《常回家看看》,以這樣的行為藝術,表達著希望孩子回家過年的心願。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