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養生切忌盲目
宋敏老人講起養生來頭頭是道,但她的家人卻沒這麼輕鬆。大女兒吳燕就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對於老人“瘋狂”購買保健品的行為,家人早就阻攔過,雖然她們都希望老人能健康長壽,但也擔心會被廠商忽悠,買來的這些所謂保健產品沒有實際效果甚至產生副作用。
不過勸阻非但沒有起到效果,還招致老人幾次大發雷霆,認為孩子們就隻在乎錢,而不重視自己的身體。“我買這些保健品用的也是自己的錢,你們憑什麼管?我花錢買健康難道不行嗎?”老人這樣的反問令家人難以回答。
經歷了幾次不愉快的嘗試,家人們最終放棄了說服老人。而經常購買各類保健養生產品也讓宋敏的“豪爽”出了名,現在甚至有不少推銷電話會直接打到家裡來,“熱心”地介紹各種新型保健品及其功效。
雖然不再勸阻,但家人還是和宋敏老人“約法三章”:一是買保健品可以,但是必須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如果是食用的,到貨后要看看有沒有保健食品的“小藍帽”標志﹔二是不輕易參加那些保健產品提供的所謂體驗或免費體檢等活動,以免受騙﹔三是生病了必須及時就醫。
在宋敏看來,這幾條“約法”純屬多余,雖然自己迷養生,卻還沒“傻”到傷害自己健康的地步,她心裡很清楚保健品畢竟不是藥,隻能起到預防、提高身體機能的作用,真正有病肯定要去醫院治療,“我還經常跟小區裡其他老人講,養生歸養生,不能不信醫,切忌盲目”。
這些養生產品究竟功效如何?宋敏的家人也說不好,但吳英表示,母親在最近幾次去醫院檢查身體時各項指標確實都還正常,“起碼說明沒什麼副作用吧”。
現在吳英她們幾個孩子也經常幫母親購買多年來一直在吃的安利紐崔萊、靈芝茶等保健品,她們的願望很簡單,“能讓老人高興、身體健康,做兒女的就知足了。”
溫情銷售VS老年需求
宋敏曾向記者透露,在“養生大軍”中,像她這樣的老年人絕對是“中堅力量”,平時她在小區溜達,就常聽不少老人相互交流養生和購買保健品的心得。
此前《中國新聞周刊》與騰訊網做過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全國1928個接受調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買過保健品,而在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費數額在1000元至5000元之間,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費數額達到5000元以上。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工體南路的傅博現在每天早上都會“悄悄”提醒父親家的保姆:“別讓老爺子隨便出去。”這麼做不為別的,就是怕老人再隨便參加各類養生保健講座,買一堆保健品回來。
今年66歲的傅老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常年尋醫也未徹底治愈,去年6月他在街上遛彎時無意領到一張廣告紙,上面是某老年保健免費講座的入場券,會場上主講人“恰好”推薦了一種抗風濕的老年保健貼片,傅老當即回家取了1000多元購買了幾盒。
且不論該貼片效果如何,傅老此后便在商家的“帶領”下迷上了購買保健品。
據付博介紹,改善睡眠的、延緩衰老的、增強免疫力的,隻要覺得對自己身體有好處的,老人通通購買,甚至還給老伴和孩子們買了不少,“這些保健產品都不便宜,我爸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基本都用在了這上面,要是再這麼買下去回頭都得借錢去了。”
“我並不是被商家忽悠才買了這麼多。”對於家人的態度,傅老顯得很不屑,自己患有不少慢性病,醫院也沒法根治,用這些保健品能緩解痛苦,總比老上醫院看病便宜多了,“買來這些東西,不管我吃不吃、用不用,反正看著就踏實安心,歲數大了還圖什麼,就當花錢買自己高興了。”
傅老直言,相較於家人的不理解,他反而和那些銷售人員更能產生共鳴,不管是不是出於讓自己購買保健產品的目的,他們一口一個“爺爺”、“大爺”和不停地噓寒問暖,都讓傅老很受用。“孩子們工作忙,不會經常打電話問我的身體情況,他們卻總是打電話過來問候我,還送過幾本養生的書,我沒事就翻翻。”傅老打心眼裡覺得這些“孩子”不會騙他,這些保健產品就算功效沒那麼好,起碼也不會有害。
其實讓傅老迷上養生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和其他老人擁有共同話題。“年輕人見面聊電影明星,老年人的話題就是養生保健。”傅老說,平時在家多看些養生知識,幾個老人聚在一起后再聊聊自己新發現的產品,學到的養生竅門、偏方,這種分享交流也給晚年生活增加了樂趣。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老年心理研究專家王大華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指出,老年人痴迷養生保健一方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發產生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因此用吃保健品等方式去抵抗恐懼感﹔此外現在大多子女不在老人身邊,對老人的關懷不夠,使得他們會通過養生保健等方式使自己的安全感得以彌補﹔而老年人大多具有的從眾、孤獨等心理再加上一些商家的煽情銷售,會讓老人有被關注、被關愛的感覺,進而產生大量消費。
對此王大華建議,家人對老年人養生應謹慎對待,不應一味勸阻,而應多從實際出發照顧老人的情感需求,多看望和關照老人,讓他們對生活保持樂觀和自信,並逐步引導他們進行正確合理的養生保健﹔此外政府及社區也應該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娛樂場所,開辦相關的健康科學講座,幫助老年人更好地去分辨真正有效的方式來保持身體健康。
原標題:養生騙局揭秘:賣家對老人噓寒問暖 免費誘惑大編輯:吳章勇 來源:法治周末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