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遭嚴重泄露 國人生活猶如“全裸”--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個人信息遭嚴重泄露 國人生活猶如“全裸”

2012年12月06日14:01    來源:新民周刊    手機看新聞
新民周刊第47期封面
新民周刊第47期封面

  “裸”你沒商量

  有時候感覺我們似乎生活在鬼魅驚恐之中。不知何時,你的手機暴響,一個曖昧或口氣渾濁的女音如同剛剛和你劈過腿地問你:大哥,你最近股票賺嗎?

  你把手機放在震蕩。不久,它又開始肆意地震蕩:先生,我們是××養生堂,中年男人普遍壓力過大,需要功能調理,我們真誠地……

  “理財推薦”、“房屋中介”、“移民指南” ——銀行、保險、醫院、電信、快遞、網站……個個逼你資訊,個個泄你私密,諸位看官,作為本期“封面導讀”的撰寫者,不到忍無可忍,是不該“全裸”,把自己推到敘述第一線的,但我驚恐、我惶惑、我焦慮、我向諸位求救:是誰把我們出賣的?!是誰,把這些鬼魅引來的?!是誰,讓我們惹上了無窮無盡的詢問、搭訕、騷擾、窺探?!

  我一位姓顧的朋友都快崩潰了:自他去過男科醫院,他的手機和座機便不得安生,一會兒介紹“威爾剛”,一會兒推薦“禿雞散”,一會兒強調“秘魯丹”——總而言之,所有的聲音在他都是一種暗示性羞辱:陽痿、陽痿、陽痿……

  “我要告他們!!!”他高叫,他跺腳,但是他該告誰呢?他去過的男科醫院或相關門診並非一二家,所有的病歷卡必須填上相關資訊,可以手機、可以座機,但絕不容許你空白,因此所有醫院都有出賣他的可能。

  我們就生活在這樣陰險的時代。我們就生活在這樣全裸的時代。

  你以為你衣冠楚楚、儀態萬方?事實上你赤身裸體。

  你以為你深居簡出、慎言篤行?事實上你赤身裸體。

  來吧,請步入本期封面報道,雖說“怕毒不是中國人,怕裸也不是中國人!”但是,我們還得一起商量“防裸”大計。(主筆 胡展奮)

  1. 隱私大泄露之源頭:公家“內鬼”

  首席記者︱楊 江

  號稱“江南第一探”的私家偵探韓冰自曝黑幕——所謂“福爾摩斯”不過是信息掮客,如果公安、衛生、教育、房管、車管等公職部門,銀行、通信、航空、保險等商業服務機構內部沒有“內鬼”,私家偵探們縱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關核心信息“幾乎是天方夜譚”。

  12月2日,新一輪寒流來襲前的溫州,46歲的山東大漢韓冰站在公司窗前陷入了沉思,他習慣性地叼著那支陪伴了他多年的黑色大煙斗。光頭、墨鏡、煙斗、一米八的高個子,配以一襲黑色唐裝,韓冰尤其喜歡上衣上繡的那條霸氣十足的金色祥龍。

  這樣的裝束已經成為韓冰的符號,當然,這也容易導致人們將他誤以為“黑道老大”,從而心底發怵。韓冰其實一直以來都很享受自己這身裝扮給別人帶來的這種心理壓力,江湖上,他確實被一些人稱為“韓老大”。

  “韓老大”的另一個江湖稱號是“祖師爺”,沒錯,私家偵探祖師爺。韓冰自稱“桃李滿天下”,遍布全國各地,5年前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就已經超過300名,因而他又得名“江南第一探”。

  私家偵探業在中國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行業,在灰色地帶游走了20多年。然而,韓冰,這個曾經在中國私家偵探業叱?風雲的人物如今卻萌生了退意,給自己金盆洗手擬定了時間表。

  因為這個行業的“寒冬”已然來臨。

  私家偵探的“神通”

  所謂“福爾摩斯”不過是信息掮客。

  1992年,中國第一家私家偵探機構——上海社會安全咨詢調查事務所成立,第二年,公安部就發布了《關於禁止開辦“私家偵探所”性質的民間機構的通知》,禁止私家偵探業務。20年間,盡管政策、法規一直沒有對私家偵探開禁,這個行業卻仍舊得到了蓬勃發展,從遮遮掩掩走向了公開化。

  韓冰,當過武警,退伍后進入公安部門工作,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下海經商當起了私家偵探。

  他看著中國私家偵探業一路走來,至2000年后,隨著網絡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期,連他都難以說出最多時,全國到底有多少家私家偵探所:“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不過合法注冊的不過百余家。”

  當然,無論是注冊的還是非注冊的,這些私家偵探公司對外一律打著商業調查或者商業咨詢的旗號,比如韓冰的公司注冊名就叫“江南調查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之所以當偵探,一個原因是韓冰自小以來的福爾摩斯夢,當然,最為主要也是直接的誘因是,他在公安部門工作時,接觸到了大量的債務糾紛與婚姻糾紛,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於是來到了溫州,這個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

  2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債務與婚姻糾紛日趨增多,由此也形成了對私家偵探業務的旺盛需求。

  當然,從誕生初始,這個行業就一直廣受詬病,因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偵查權卻對公民展開非法偵查,公民的個人隱私成了他們牟利的工具,而追債的過程又往往伴隨著暴力、綁架、恐嚇。

  一直以來,對公眾而言,私家偵探包裹著神秘的色彩,韓冰曾告訴《新民周刊》,追債最關鍵的就是要抓住對方的弱點,讓其心底生寒。

  弱點在哪裡?其實就是掌握對方所有的隱私,尤其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近年來,婚姻調查逐漸成為國內私家偵探公司的主營業務,為了調查清楚伴侶是否有外遇,以及掌握對方出軌的証據,利於讓出軌方“淨身出戶”,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向私家偵探購買服務。

  這就問題來了!開房記錄、通話記錄、財產狀況乃至短信內容與你所在的經緯度,這些原本隻可能由公安、房管、銀行、通信等部門掌握的信息,私家偵探們怎麼可能有如探囊取物般輕鬆拿到?

  私家偵探們果真有他們自己宣傳的那樣神通廣大?記者曾對私家偵探業進行過多次調查,在不少私家偵探所都看到竊聽器、偷拍器、追蹤器、追音器,其隱蔽性出人意料。幾年前,在上海,韓冰召集的一次私家偵探聚會中,記者親耳聽到一名私家偵探介紹他們是如何將竊聽器裝到被調查人家中的。

  但開房記錄、通話記錄,顯然不可能靠這些設備取得,一直以來,私家偵探們都諱莫如深,“我們自有神通”。

  “其實那些都是吹的,你真以為中國的私家偵探都是福爾摩斯啊?!”韓冰對著記者忍不住大笑起來,這些個人信息,如果沒有“內線”的幫助,私家偵探根本不可能拿到。

  在他看來,號稱私家偵探的絕大多數都是唬人的小混混,壓根就沒有任何偵查技巧。

  “福爾摩斯”不過是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掮客。

  源頭:公家“內鬼”

  大嗓門的韓冰快人快語,他說,如果公安、衛生、教育、房管、車管等公職部門,銀行、通信、航空、保險等商業服務機構內部沒有“內鬼”,私家偵探們縱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關核心信息“幾乎是天方夜譚”。

  韓冰揭露,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分為三個環節,源頭往往便是上述一些單位,“某些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存在少數敗類,這些敗類憑職務便利,接觸甚至掌管公民個人信息,成為倒賣個人信息的供應源頭。”

  因為從業以來給自己定了一個“不做違法的事”的准則,韓冰稱:從未購買過這些信息,但他表示,對行業內這個潛規則還是相當了解的,“私家偵探業內也有為數不少的敗類”。按照他掌握的情況,私家偵探們招攬到生意后,便會根據雇主需求,去找信息中間商。

  中間商活躍在網絡上,尤其是QQ群裡,在相關的群裡,按照賓館入住信息、航班、房產、車輛、企業登記、通信以及手機定位等各類信息,供應商分門別類,隻要花錢,幾乎沒有買不到的信息。

  而這些信息又相當便宜,比如開房記錄,區區300元就可以買到,手機定位根據服務商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售價,一般移動公司的號碼需要1000多元,而聯通的號碼隻要400元。

  中間商是誰,韓冰說不排除個別人通過黑客侵入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網絡竊取信息,但“這種情況太少見了”。最為主要的還是與一些部門的“內鬼”有聯系的游走其間的職業信息販子。

  針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2012年4月20日,經過4個多月的連續奮戰,公安部部署20個省市區公安機關統一行動,全國一舉抓獲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38個,摧毀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數據平台和“資源大戶”161個,打掉從事非法討債、非法調查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非法調查公司”611個。

  韓冰所述與警方的消息吻合,在上一次行動中,警方發現,泄露個人信息的源頭確實多是相關單位或部門的“內鬼”。公安機關將這類犯罪分為源頭、數據平台、非法調查類公司三個層次——首先,一些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服務機構中有機會接觸公民個人信息的工作人員是泄露信息的“源頭”﹔其次,直接從“源頭”獲取信息的“中間商”,在向各地批發、零售信息的同時,相互不斷買入新的信息,掌握著海量數據,構成兜售個人信息的數據平台﹔最后,有需求的客戶,如非法調查、討債公司,購買信息后,從事非法討債、詐騙和敲詐勒索等下游違法犯罪活動,構成第三層次。

  在這次全國行動中,令人最為震驚的是江西鷹潭破獲的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這起案件充分証明了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鬼”充當個人信息倒賣源頭的事實,並從中可以窺視這一買賣的巨額利潤。

  警方抓獲了網名為“黑土草莓”的湖北省某市水利設計院駐鷹潭的工作人員,順藤摸瓜,發現涉案人員多達上千人。

  從2010年起,“黑土草莓”通過加入QQ群專門從事非法獲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為了便於業務管理,此人每筆交易都做了詳盡的記錄,由此呈現給警方一個驚人的賬目。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黑土草莓”出售的個人信息中超過3?4是由地方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提供的。其他提供信息的“上家”還包括公司、銀行、民航、醫院等企事業單位。而購買這些信息的下家則包括律師、調查公司、追債公司、婚姻調查公司等。

  “黑土草莓”的賬目中顯示,公民個人信息資料均被明碼標價。例如:戶籍資料報價100元?條,“上家”獲利60元,“中間人”獲利40元﹔車輛檔案信息報價50元?條,“上家”獲利20元,“中間人”獲利30元﹔5年內的某省旅館住宿記錄報價100元?條,“上家”獲利60元,“中間人”獲利40元……收費較高的則為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交易記錄。作為“上家”某銀行內部人員給出的報價顯示:“建行一年的流水交易記錄出售900元?條,超過5頁則每頁多收100元,多一年則加600元。”

  2011年10月以來,作為“中間人”的“黑土草莓”平均每月獲利在五六萬元,一年的獲利至少60萬元。“上家”同樣也是獲利可觀:賬目顯示僅一個月時間內,某“上家”與“黑土草莓”個人戶籍信息交易量就達500條。即以40元?條計,僅靠聯系一名“中間人”,“上家”也能獲利2萬元每月。

  韓冰總結認為,利益驅使這些“內鬼”鋌而走險,因為他們將公民個人信息倒賣出來近乎零成本。

  “關鍵問題是,這些內鬼都潛藏很深,即便你抓到了下家、中間商,也很難查到上家。”

  從中間商買到個人信息后,“偵探”們便開始轉手倒賣給雇主,將獲取這些信息的過程吹得神乎其神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騙取高額佣金。

  “有些獲利翻倍甚至上百倍。”韓冰感嘆,業內不少人因此發家。

  而一般雇佣私家偵探的人出於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便被騙也不會向警方舉報。

(責任編輯:李棟、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