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遭嚴重泄露 國人生活猶如“全裸”【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個人信息遭嚴重泄露 國人生活猶如“全裸”【2】

2012年12月06日14:01    來源:新民周刊    手機看新聞
新民周刊第47期封面
新民周刊第47期封面

  20年首次大整頓

  來自公安部的消息是,非法調查公司在全國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其中又以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尤為嚴重。

  自4月20日,公安部統一行動,600多家私家偵探所被查封后,全國掀起了清查偵探公司的高潮,一批私家偵探因非法獲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被送審。

  在灰色地帶游走了20多年的中國私家偵探行業,終於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整頓。

  在上海,“私家偵探”朱某被上海嘉定區檢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8月,朱創辦起了“上海華偵偵探社”。為招攬生意,朱某制作了一個網頁,羅列了偵探社承接的業務范圍,還在網頁上留下了手機號、QQ號等聯系方式。

  根據朱某的交代,起初,他只是按照客戶的要求,對被調查者進行跟蹤。為拓展業務范圍,2009年夏天,朱加入了一個專門提供他人信息的QQ群,因此找到了做私家偵探的門道。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間,朱某承接客戶的秘密調查業務后,通過網友購買了數十次公民個人信息。經公安機關查實,其 QQ聊天記錄中出現的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資料屬實。在仔細核對了QQ聊天記錄后,檢察官發現,僅10個月內,雙方認可並進行費用結算的調查項目就達50余次,涉及的調查內容包括個人資料、家庭情況、旅宿記錄、航班信息等。2009年7月至今,朱某靠獲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牟利約6萬元。

  在韓冰所在的浙江,也有多名私家偵探被抓,35歲的慈溪人陳某2008年與人合伙開了慈溪市滸山強龍商務信息調查事務所,加入了幾個專門查詢個人隱私信息的QQ群。他的調查事務所經營的幾乎都是公民隱私,包括:手機定位、查詢蹤跡、航空記錄、開房記錄、手機通話記錄、戶籍資料、車輛情況、銀行賬戶信息等。

  陳某交代,他和信息倒賣的上家幾乎沒有接觸,每單生意談成后,他以約2倍的價錢再賣出去。

  陳某落網前平均每個月能做到5單生意,營業額約1.2萬元,扣除給上線的費用能賺5000多元。

  在陳某的雇主中,相當多的都是為了對婚姻伴侶進行調查。去年下半年,有一名老板要求陳某幫他定位老婆的手機,看老婆在外面有沒有男人。陳某查了好幾次對方老婆的手機位置,還跟蹤了對方老婆的行蹤,四五天后就找到了她勾搭其他男人的証據。

  雇主當場就付給了陳某1.2萬元現金,雇主也因此和老婆離了婚。為爭奪女兒的撫養權,他又通過陳某來定位前妻和女兒的位置,又付了陳某3萬元。但陳某還沒來得及辦事,就被警方抓獲。

  所有的這些消息,韓冰都極其關注,他看到同行們相繼落網心生后怕,又覺得大快人心。

  他一直就期盼著對偵探行業進行整頓的這一天。

  在他看來,偵探業不可告人的神秘面紗必須揭開,“行業內的敗類敗壞了私家偵探的名聲,也阻礙了私家偵探業的發展空間。”

  “所以,我期望,整頓能繼續,越嚴厲越好。”

  要抓就要抓源頭

  韓冰的調查公司發展高峰時雇員最多達100多人,曾經的業務包括婚姻調查、追債、打假,最多時有60多名追債師。他招聘的人員多有法律背景,不少還曾在司法單位工作過,這些人的加盟讓他如虎添翼,當然偵探業內普遍對在公檢法系統供職過的人青睞有加,一是因為這些人有調查的經驗技巧,其實最為關鍵的還是他們背后擁有的人脈。

  中國的偵探業20年來一直渴望合法化,最引人關注的一次“沖關”是在2006年,當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舉辦了信用管理培訓項目“商賬追收師”崗位培訓,7月考核,隨后,《全國統一職業崗位証書》頒發,全國首批108位“商賬追收師”出爐。

  這些參加培訓的“商賬追債師”主要就是各地的私家偵探,其中就有韓冰,他當時坦言,參加這個短短幾日的培訓,壓根就沒指望能學到什麼技能,沖著就是這紙崗位証書,寄望能以此實現私家偵探合法化。

  全國的私家偵探們當時將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這項培訓誤讀為釋放出國家即將對私家偵探解禁的信號,為此歡聲雀躍,紛紛浮出水面、高調亮相。不過,他們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培訓引來了如潮的批評聲,解禁遙遙無期。而隨著在業內涉水越深,韓冰越是感覺到危機。

  近年來,追債業務繼續擴展,連銀行、通信公司都雇佣追債公司追債,但韓冰卻將公司的主營業務逐漸調整為隻剩打假。韓冰曾經組建了一支8個女“偵探”組成的女子偵探組,她們是從400多名應聘者中挑選的。兩名女“偵探”曾經使出美人計釣出了一個涉嫌詐騙的債務人,當債務人在賓館一臉興奮等待兩位美女赴約時,卻等來了警察的手銬。

  “婚姻調查、追債,我都不做了,因為難免要動用非法手段,那樣沒有出路。”韓冰透露,如今他已經逐漸解散了自己的偵探團隊,手下目前隻剩十多人。

  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中,韓冰多次提及公安部今年4月20日的聯合行動,據他的觀察,此次行動對偵探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一些違規、違法公司與個人收斂許多。“我估計目前所有包括網絡上的調查公司最多不過兩三千家,合法注冊的一百多家。”而隨著一批偵探相繼受審,更多的私家偵探在考慮出路問題。

  韓冰決定在2012年年底注銷江南調查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偵探行業不能再繼續靠走非法手段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老路子,必須改革。”他准備專職打假,並透露已經受聘於浙江的一些企業,“即便打假,也要依法行事,拿到証據后,由廠家聯合公安、工商部門聯合執法。”

  談及私家偵探的亂象,韓冰特別指出,目前一些律師私下裡也經營著私家偵探的業務,利用律師的職業便利為私家偵探業務提供服務甚至“保駕護航”。2011年,記者因為曝光一起糾紛遭遇對方惡意起訴,被曝光者聘請的律師為了構陷記者,親自帶人去記者位於浙江的老家想趁記者不在家塞錢栽贓,幸被及時識破。后該律師承認,自己還經營著一家調查公司,私家偵探不便調查的個人信息由他以律師身份進行,而律師不便做的事情則由調查公司出面。

  韓冰提醒,這一現象必須引起律協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事實上不少偵探公司背后都有律師或者警員背景。他同時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私家偵探,很多都是騙人的,“拿了你的錢就消失了”。

  對於公民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倒賣,韓冰認為應該從源頭抓起,隻要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能建立起足夠的監督,查補漏洞,就可以解決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僅僅對員工進行教育,靠個人覺悟是絕對不行的。”

  理應成為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港灣的職能部門,屢屢成為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的發源地確實發人深省。韓冰提醒:“信息管理必須專人負責,內部誰都可以進入信息庫,這就是漏洞!”

  有中國私家偵探的“祖師爺”之稱的韓冰,也深受個人信息泄露之害,各類騷擾電話讓其不堪其擾,“一些信息泄露后,被詐騙集團利用,危害更大”。

  “偵探業在國外是合法的,賦予一定的偵查權,其實用好了可以作為社會管理的有效補充。”他呼吁國家正式偵探行業的存在,“要明確行業准入門檻,明確私人偵探行為的邊界,加強監管。”

  對於即將解散自己苦心經營十多年的偵探團隊,這位“江南第一探”並無多少傷感。

  他對同行們提出忠告:充當信息掮客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埋單。

(責任編輯:李棟、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