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国经济微观察

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指控不实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魏青成 王晓啸
2024年06月17日20:1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观点摘要】

●这一行为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

●这一行为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标准不合规、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正。

●要看到,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密切关注欧盟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

近期,欧盟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纷纷表态,中方将密切关注欧盟后续进展,并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一切手段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自我封闭和保护主义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利于欧盟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壮大。”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金瑞庭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时表示,反观当下,中国汽车产业仍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技术快速进步。接下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密切关注欧盟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本国企业合法权益。

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不实指控

金瑞庭表示,一方面这一行为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及市场竞争,其领先地位是比较优势与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成果。欧盟关于中国电动汽车“补贴”项目内容不实,调查范围超出反补贴范畴,结论不可信。

另一方面,这一行为严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标准不合规、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无产业申请,违反市场意愿,滥用规则程序。为达到预设目标,调查摒弃了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在抽样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欧美企业,仅选中国本土企业,抽样标准不合规、抽样过程不透明、抽样结果不公正。

此外,金瑞庭表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数次听证会上,中企及有关方面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但欧盟均未给予回应,也未纠正其错误做法,使听证会形同虚设。

充分竞争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继2021年突破200万辆、2022年超过300万辆之后,2023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再上新台阶,达到491万辆,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达60.7%,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4.7个百分点。

“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重要原因。”金瑞庭表示,作为全球最大、最开放的汽车市场,中国充分保障中外汽车企业同台竞技、公平竞争。

比如:关税方面,2006年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税率下调至25%,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2018年整车进口平均关税进一步降至13.8%,其中零部件平均关税仅6%。投资方面,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投产;2022年进一步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宝马集团在华晨宝马中的持股比例从50%增加到75%。

金瑞庭强调,充分的市场竞争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走在前列,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进口中国电动汽车临时反补贴税将严重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

“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盟消费者长期以来可以选择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汽车。”金瑞庭表示,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将严重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

他列举数据加以论证,欧洲电动汽车平均价格为66864欧元(约合人民币51.9万元),美国为71683美元(约合人民币52.5万元),中国为32842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仅为欧美的一半。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在配置、续航、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方面性能优越,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这对欧盟将产生哪些影响?金瑞庭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如果欧盟通过关税等手段将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将大幅减少欧洲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推高购车成本;二是如果将中国汽车“拒之门外”,让欧盟汽车企业躺在“舒适区”,其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此外,保护主义还会令欧盟“绿色发展大旗”失色,不利于全球气变合作。

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金瑞庭还表示,中欧关系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贸合作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新能源产业合作、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而不是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阻挠产业界和企业间的正常投资经营活动,势必会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微观察: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可期

中国经济微观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进取的姿态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微观察: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 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中国经济微观察:持续巩固增强内需主动力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完成

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

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

中国经济微观察: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实行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中国经济微观察: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

中国经济微观察:“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

中国经济微观察: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经济“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凸显

中国经济微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优势互补形成实践价值 互利共赢收获亮眼成绩

中国经济微观察: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深挖“第二矿山”潜力

中国经济微观察:新机遇、新趋势汇聚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中国经济微观察:消费市场亮点频现 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微观察:一季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奋力一跳”能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 有望延续稳定增长势头

中国经济微观察: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透视中国经济向“新”力

中国经济微观察:大力发展绿色储粮 耕好减损“无形良田”

中国经济微观察:乘势而上再出发 中国品牌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中国经济微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活力涌动 优质产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责编:罗知之、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