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為啥不願存糧--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從前存糧以噸計,現在隻存幾個月口糧 

農戶為啥不願存糧

記者  杜海濤

2012年11月17日07: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農民——

  存糧損失大不劃算

  全國農戶儲糧損失率平均為8%左右,每年損失糧食約400億斤

  今年夏天,山東農民老王種的小麥喜獲豐收,與往年一樣,他把收獲的近萬斤小麥全部賣給了糧食公司。“如今,超市裡什麼主食都有,我家已經幾年不蒸饅頭了,隨吃隨買。再說,家裡地方小,也沒地兒存糧食。現在糧食收購價格高,賣了也劃算。”老王說。

  記者近日在山東、河北等地農村採訪時發現,現在的農村不僅家裡儲糧的農戶減少了,而且存糧的數量也急劇下降。農民不願意儲糧,既與農村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有關,也與農戶儲糧裝具簡陋、儲糧損失大相關。

  首先,過去農村家庭存糧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的口糧消費,但隨著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農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現在不少農村居民的口糧消費主要依靠從市場上購買糧食來解決,農戶家庭存糧的意願有所下降。這些年國家逐年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更加激發了農民的賣糧積極性。

  其次,農戶儲糧裝具簡陋,許多農戶家中還是用塑料編織袋、葦席、瓦缸等裝具存放,保管技術水平較低,受鼠害、虫害和霉變等因素影響,造成的儲糧損失較大。據國家糧食局抽樣調查,全國農戶儲糧損失率平均為8%左右,每年損失糧食約400億斤,因此農戶長期儲存糧食的性價比較低,在經濟上不劃算。

  此外,農村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務工,農戶儲存的糧食在售賣時缺乏搬運勞動力,使得農戶不願意多存糧。

  有關負責人——

  沒有存糧后果嚴重

  我國農戶家庭儲存的糧食每年約5000億斤,但“藏糧於民”不該放鬆

  一些農民反映,以往,糧食豐收,農戶家裡都主動儲存上千、數千公斤糧食,一年下來,基本上用不著到商品市場上買糧。而現在,通常隻存儲幾個月的口糧,大量消費需要的糧食再從商品市場購買。

  “藏糧於民”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儲糧方式,對於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發揮著積極作用。這些年糧食連年豐收,農戶儲糧越來越少,這個現象引起有關方面高度關注。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我國農戶家庭儲存的糧食每年約5000億斤,佔到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的50%左右。

  “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放鬆‘藏糧於民’,反而應該更加重視和提倡農戶家庭儲糧。”這位負責人說。

  一方面,農民家庭儲存一定數量的糧食備災備荒的習慣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倡導“藏糧於民”具有比較好的基礎,符合我國農村實際和農民的傳統習慣。另一方面,我國地域遼闊,特別是在一些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一旦糧食市場供應出現緊張,如果農戶家庭沒有存糧,外界糧食又難以及時運達,后果不堪設想。

  “隻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繼續倡導‘藏糧於民’,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這位負責人說。

  國家糧食局——

  標准化糧倉助力藏糧於民

  2013—2015年將建設約500萬套標准化儲糧裝具

  “有了‘小糧倉’,儲糧不再愁。”2011年,河南登封市為1.2萬家農戶建設了“小糧倉”。這種糧倉用優質彩鋼板制作,有效容量1000公斤,具有防鼠、防霉、防潮等優點,受到百姓歡迎。

  為減少農村糧食產后損失,提高農民儲糧的積極性,近年來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國家糧食局積極研發和示范推廣農戶科學儲糧技術,並於2007年啟動了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為種糧農民建設“小糧倉”。2010年,這項工作已在全國23個省(區、市)138萬農戶正式實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截至目前,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共向全國25個省區市的506萬農戶配置了標准化儲糧裝具,可存儲糧食約190億斤,每年可減少儲糧損失11.7億斤,為農戶增收11.5億元。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十二五”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支持全國26個省區市的800萬農戶購置標准化儲糧裝具,並加強對農戶儲糧裝具使用技術指導,加強農戶科學儲糧知識培訓,逐步建立農戶科學儲糧技術服務體系。2012年已下達建設任務307萬套,2013—2015年將繼續建設約500萬套標准化儲糧裝具。

  國家糧食局表示,將按照有關規定加強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管理,規范項目建設行為,嚴格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做好這項惠農工程。

(責任編輯:袁勃、劉然)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