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証券“烏龍指”事件引發蝴蝶效應,不少投資者受傷頗深,其中有追高的小散戶,也有做空股指期貨的期民﹔同時事發后基金公司人人自危,更有人士擔心公募股指期貨的引進將推遲。多位法律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光大証券作為此次事件的肇事者,應該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
跟風進場小散被套
在光大証券制造的“烏龍指”造成股指瞬間飆漲之后的10分鐘,股指又出現一波拉升,而這一沖高“杰作”無疑是由廣大的投資者合力完成。數據顯示,上証指數在11時04分-11時07分,上証指數由2074.7點瞬間拉升至2130.84點,此后出現回落,但11時29分,上証指數的點位再度沖高達到2148.39點。
11時04分股指被莫名拉升之后,國家隊進場、外資抄底、藍籌T+0、降息等解析多個版本在市場流傳,不少經濟大師也發出“市場就要轉好”的言論,受此影響,投機者紛紛買入。北京商報記者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11時10分左右,北京商報記者接到好友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稱,“今天銀行股瘋了,大盤也瘋了,這是國家隊進場的跡象啊,市場是不是要轉好了?如果是的話,真該買一些股票或者股指期貨”。后來根據王先生回憶,其因判斷上証50ETF覆蓋了市值最大的藍籌股,當日他幾乎花了幾十萬元以最高價買了上証50ETF。事與願違,下午開市后股指和個股均迅速下跌,隨著光大証券烏龍指交易的確認,其購買的50ETF半天被套超4%。
對此,業內一位知名分析師評價稱,“11時30前10分鐘的那波拉升,將中國股市博傻、投機、內幕消息、跟風等惡習展現得淋漓盡致”。經濟學家、東南大學教授華生也稱,中國的烏龍指發生后可以傳言四起、弄假成真、響應者眾,以至闖禍者甚至可倒賺一筆,實在匪夷所思,國外証券市場上的烏龍指事件從來是肇事者自己賠大錢認倒霉,對市場影響很小。
做空期指止損單“助”虧
如果說光大烏龍指讓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傷到皮,那麼對於有著6倍杠杆的期貨交易者來說,這簡直就是傷到筋了。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研究對沖研業務的相關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股指期貨市場有IF1308合約和IF1309合約,其中IF1308合約當日是交割日,假如投資者在開盤時開的空單,在收盤時進行交割,那麼他應該沒有虧損,甚至可能還有一點點的盈利。不過怕就怕有的投資者開盤時開了空單,並同時設置了止損線,股指上漲至止損線,系統自動將投資者的損失平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的損失應會比較慘重。
在該人士眼裡,因烏龍指導致爆倉的可能性並不大。“一般會設置止損線的投資者,止損線的位置並不會設太高,估值稍有上漲或許已經平掉,同時像IF1309合約當日點位波動差不多為125點,爆倉可能性也不大。”
不過股指期貨投資者劉先生屬於在這次事件中較“衰”的對象。“11時03分我加倉股指期貨空單,11時05分股指開始上漲我再度加倉空單,到了11時07分股指已經上漲40點,我的空頭一手虧超1萬元﹔之后我再度加倉空單,到了11時30股指上漲近70點,那時我的空頭一手已經虧超2萬元﹔而我又在下午開盤的10分鐘內把倉位全部平掉了,結果損失非常慘重。”劉先生憤憤地表示。據稱8月16日下午,有投資者到光大証券上海總部討說法,但被警衛人員攔下。
機構下調光大証券估值
除了受傷的股民期民,這一次重倉光大証券的機構也很受傷。
由於市場一致認為烏龍指事件暴露了該公司嚴重的風控問題,光大証券走勢不容樂觀也成共識。從基金公司下調該股估值已成應對手段,隻不過下調幅度並沒想象的大。8月17日,申萬菱信基金、南方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均發布了公告稱下調光大証券估值,其中申萬菱信和南方基金均估值價格調整為10.22元(比光大証券停牌前12.12元的價格低了15.68%),泰達宏利則把估值調整為10.91元(即按其8月16日的收盤價下調10%計算)。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持有光大証券的基金一共有9家,總持股數量為1383.11萬股。
按照以上給予的估值,光大証券一旦復牌,以上基金的整體浮虧也將達到超過2500萬元,不過在許多人看來,光大証券的跌幅或許遠遠不止一個跌停。“雖然光大証券承認此事件是策略投資部門的自營業務在使用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了問題,但是外界對該公司的風控是一致聲討。不僅該公司品牌形象大幅受損,更為重要的是,接下來其還可能要面臨証監會的處罰或者降級以及投資者的相關索賠。因此我估計一個跌停遠遠不夠。”一位券商分析師稱,光大証券復牌后可能會遭遇數個跌停板,該股也可能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黑天鵝”。
公募投期指恐遭延遲
8月16日早盤,市場第一時間傳出光大証券烏龍指說法時,基金公司也是人人自危,特別是基金公司的專戶部門。北京一家行業排名較前的基金公司人員透露,“當時領導下令趕緊對專戶部門進行自查,查有沒有正在與光大証券合作的量化產品,有沒有相關資金與其有牽連。所幸的是,我們公司並沒有與這個部門合作的產品,最后也發現拉升股指的資金均來自光大証券本身”。
不過基金公司似乎並沒有因此鬆一口氣,反而是顯得憂慮重重。“這件事對於行業的影響很大,我估計我們在量化投資方面的發展都因此將受到限制。”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某量化基金經理稱,“高頻交易、股指期貨套利等一直是我們想引進的業務。但光大証券事件之后,估計監管層對於這方面的風險控制會高度重視,由此一些業務可能要延緩在公募基金的准入”。
據悉,此前監管已經有意放開公募基金進入股指期貨市場,但此次事件的出現恐怕會讓監管層對公募投資期指的進度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