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監會宣布對新股發行定價過程進行抽查已有一周時間,具體抽查過程、抽查結果成為當前下一步新股發行的風向標,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據了解,此輪抽查工作已基本結束,目前証監會正對抽查材料進行審核。被抽查的詢價機構和主承銷商中,有的已接到証監會口頭反饋合規,有的被要求繼續補充材料,有的尚未收到任何通知。
投行人士稱,整體抽查情況有望盡快公布。“盡早公布抽查結果,一方面讓合規者安心進行后續新股發行,另一方面讓違規者受到應有處罰,並讓未被抽查者引以為戒,真正做到新股發行定價透明化。”該人士表示,隨著監管轉型的推進,未來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的抽查將成為常態,“這是監管真正向事中、事后轉移的必然要求。”
嚴查定價“貓膩”
証監會抽查名單顯示,在51家首批發行公司的28家主承銷商中,13家主承銷商位列其中,其中包括奧賽康的主承銷商中金公司 ,以及此前在詢價配售結果中備受質疑的我武生物主承銷商海際大和 .
“在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証監會上周五對我們進行了現場抽查。”一家被抽查的主承銷商投行部負責人告訴中國証券報記者,除了詢價報告、會議紀要、后台交易記錄外,投資部門相關人員電腦裡的郵件、文檔、通話記錄、短信等都被查了。
該負責人認為,此輪抽查,主要目的在於查清定價過程有無“貓膩”。包括詢價過程中主承銷商是否誘導投資者報高價、定價過程中是否出現違規定價、配售過程中是否對詢價機構進行利益輸送等。
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坦言,之前IPO詢價中一直存在“找托”情況。“這一次核查,應該主要是查詢價過程是否遵守承銷管理辦法,估計抽查重點包括承銷商和機構有沒有私下交流、機構有沒有使用多個賬戶參與詢價、承銷商是否公平對待所有機構。”
高報價機構成抽查重點
証監會公布的抽查名單中,除了13家主承銷商,還涉及44家機構詢價對象。業內人士稱,從44家機構詢價對象名單看,基金公司有18家,佔比近四成,位列第一﹔
券商有8家,佔比18%,兩者合計佔比近六成。“這一比例與其詢價參與程度高度相對應。從詢價記錄看,在22215次詢價中,基金公司佔了46.91%,券商佔了19.92%。總體上,証監會是在按照各類詢價對象的參與比例進行抽查。”
高報價機構成抽查重點,分析人士稱,比較明顯的報高價例子是,國泰基金為匯金股份給出47.25倍市盈率,深圳市創新投資為楊杰股份給出77.39倍市盈率,東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新寶股份給出60.45倍市盈率的估值,這三個報價分別高出行業1.1倍、1.9倍和1.79倍。
分析人士抽取28家新股的各前20高報價記錄作為高報價樣本,並將樣本和44家被查機構進行參照,發現有40家機構詢價對象進入樣本,約九成機構涉及高報價。
“為什麼報高價”似乎成了此輪被抽查機構詢價對象的必答題。一位被抽查的券商人士表示,要解釋清楚報價的原因,提供報價報告的人也要被詢問。
投行人士表示,此次被抽查的詢價對象及主承銷商主要集中在報價高、報價准的機構。從涉及數量上看,對這些機構進行抽查實質成了普查,其用意之一在於真正遏制“三高”出現。
結果有望盡快公布
據了解,此輪抽查已接近尾聲,証監會目前正對抽查材料進行審核。被抽查的詢價機構和主承銷商中,有的已接到証監會口頭反饋合規,有的被要求繼續補充材料,有的尚未收到任何通知。
前述被抽查的主承銷商最近幾天一直在等証監會的反饋。“上周五証監會結束對我們的現場抽查后,便沒有任何消息,目前抽查材料還在審核中。”該承銷商負責人稱,“據了解,抽查結果有望盡快公布。”
有投行高管指出,盡早公布抽查結果,一方面讓合規者安心進行后續新股發行,另一方面讓違規者受到應有處罰,並讓未被抽查者引以為戒,真正做到新股發行定價透明化。
實質上,証監會日前公布的《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已對抽查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作了說明。《措施》提出,証監會將對發行人的詢價、路演過程進行抽查,發現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路演推介過程中使用除招股意向書等公開信息以外的發行人其他信息的,中止其發行,並依據相關規定對發行人、主承銷商採取監管措施。涉嫌違法違規的,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