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留下
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凝練而含義深刻的詞匯,為未來中國發展描繪出美好願景﹔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深情而色彩豐富的語句,把生態文明與百姓幸福緊緊聯系在一起。
10年,一個城市能向未來走多遠?遼寧本溪市平山區城建局北台分局保潔隊隊長方麗代表丈量的尺度,是空氣質量的變化。她所生活的城市是老工業基地,生態欠賬巨大,曾是一個“衛星看不到的城市”——因為空氣太差。“沒人敢穿白襯衫,因為早晨穿了,沒到中午領口就黑了”。
這樣的描述可能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10多年間,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於許多地方來說都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顯然,贏得未來而不透支未來,成為廣泛的共識。
10年整治,“欠賬”還上了。如今,方麗代表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村庄鳥語花香,道路園林美景,河岸楊柳青翠,社區開窗見綠,遠郊青山綠水,近郊綠色環抱,城區綠地花園”。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電車客運分公司駕駛員劉美蓮代表開了14年公交車,心情有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前開的車燒汽油,汽油標號低,冒著黑煙跑在灰蒙蒙的大街上﹔等開上了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等環保車型,心情舒暢多了,“既因為自身受益,也因為自己的職業對生態環境有貢獻而感到驕傲”!
劉美蓮代表說,報告不僅提出了生態建設的美好目標,也列出了具體措施,對報告中“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的論述,尤其印象深刻。
“作為母親,我會更多地考慮孩子,我希望他們能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有更充足的資源和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劉美蓮代表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