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成功舉辦【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

國際金融論壇2012學術報告會成功舉辦【2】

2012年09月26日17:2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2年9月16日)  2012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報告會9月16日在北京舉行。他們緊扣會議主題發表了論証詳實、觀點獨到的見解,其前瞻性的學術觀點和國際化視角對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參考價值。

IFF學術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先生對當前中國和世界金融市場提出了三點看法。首先是區域的金融合作問題,他指出若能建立獨立於歐美國家的亞洲結算中心將對推動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其次是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問題,把金融資產實物化是中國金融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最后是債務貨幣化問題,張宇燕先生指出,伴隨著QE3的沖擊以及歐洲央行的日漸強勢,債務貨幣化便顯得越來越緊迫。回顧人類歷史上千次的債務危機,其根本性的解決大多是依靠債務貨幣化完成的。

    IFF學術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先生在會上指出,歐元區的危機在過去的兩年對我國的出口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美國QE3出台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出口下滑的態勢,但通貨膨脹的壓力又會隨之增大。考慮到QE3可能產生的沖擊,張禮卿先生認為貨幣政策繼續擴張的空間可能會相對收縮。從政策方面講,我國的匯率體制改革應該繼續推進。現在存在著這樣一種傾向,為了應對短期的宏觀經濟的沖擊,忽略了既定的對長期結構調整有重大意義的結構性改革措施,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近期又在加大對出口的激勵。張禮卿先生指出,每一次危機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結構調整的機會。

    IFF學術委員、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中心主任尼古拉斯 霍普先生在會議上表示,美元體系在過去的六十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美元是否能在未來的五至十年繼續提供良好的服務值得我們思考。此外,尼古拉斯 霍普先生就2008年經濟危機后中國政府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提出了看法。他認為中國依靠政府大規模投資隻能在短時間維持經濟增長,從長遠的角度看,應該讓消費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際金融論壇副秘書長、原中國銀行海外董事王元龍先生結合世界經濟現狀,就中國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他認為,在當前的世界經濟狀況下,金融體系改革是順應時代潮流,但需經歷漫長過程的必然趨勢,其核心問題即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王元龍先生指出,中國在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應注意四點:首先是要明確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服務”屬性,其次要做到內外兼顧,第三是要構建一個以共享、協調、和諧、公平、扶貧濟弱為理念的包容性體系,最后還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工作。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上王元龍先生表示,作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幣國際化應在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配套支持下,從貨幣職能和地域兩方面實現“三步走”:首先是要實現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國際儲備貨幣的轉變﹔其次是人民幣國際化地域應從周邊國家入手,逐步擴大到區域國際化,最終成為全球范圍的國際貨幣。

    本次會議為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會召開的首次學術研討。包括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俊先生,中國証監會深圳監督管理局局長焦津洪先生,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先生,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賀力平先生在內的十余位學術委員會成員出席會議並發言。他們緊扣會議主題發表了論証詳實、觀點獨到的見解,其前瞻性的學術觀點和國際化視角對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參考價值。(來源 國際金融論壇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薛白、劉陽)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