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青睞“血汗工廠”
事實上,在美泰之前,已經有多個全球知名企業在華被貫上了“血汗工廠”的名號。比如,知名奢侈品牌古馳被員工公開控訴,公司有100多項行為規定來限制員工。為什麼這些在本國循規蹈矩的跨國企業會在中國集體淪為“血汗工廠”?
對於這個問題,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高級顧問何卿杰認為,中國在體制方面的缺陷和企業天生逐利的性質是跨國公司在華屢屢“犯案”的原因。
“一方面,提高勞動生產率等都成為創造利潤的借口﹔同時,社會責任、群體性的組織等企業特性都被忽略了。企業對員工沒有感情,而員工對企業也缺乏忠誠,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GDP增長優先的導向下,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區域內勞工實際工作環境和必要的執法。”何卿杰認為,雖然國家從中央到各級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層面來講都充分考慮了普通勞動者的權益,但執行效果卻令人失望。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也認為,中國工人缺乏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同時也缺乏代表工人利益的獨立組織來保護工人的利益,同時相關法律以及執法存在缺陷。“體制問題,也是跨國公司滋生‘犯案’念頭的土壤。”
不過,宋頌興認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目前越來越多的事件被曝光出來也體現了相關意識的覺醒,這是一個“破繭”的過程。
何卿杰認為,加強貫徹執法力度,解決有法不依的頑疾﹔建立相關勞工權益組織﹔加強勞工的法律保護意識以及加強社會的輿論監督是改善“血汗工廠”的解決方案。
【記者觀察】
工會:組織起來!
■ 史燕君
一般人認為,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工人待遇低而無保障,應該就是“血汗工廠”的標志。但問題是:所有這些特征都有個相對標准而言。平心而論,以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要求企業全面實行發達國家的勞工待遇,的確是強人所難。
在關於血汗工廠的爭辯中,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就是說該企業的勞工待遇在國內同類企業中算是高的。“如果某某都是‘血汗工廠’,那中國在這個行業就沒有不是‘血汗工廠’的了。”這樣的辯護在國內或許有效,在國外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從邏輯上說,不管其他企業是不是更差,並不能証明被指責的企業就不是“血汗工廠”。
第二種辯護是強調那裡的工人都是自願的,“你說是‘血汗工廠’,很多人想進還進不來呢!”但是僅僅這麼說,在國際上也沒有說服力。因為“血汗工廠”這個概念本來就是在19世紀后期出現在西方自由雇佣制度的范圍內的。盡管奴工制和其他強制勞動經濟有時也被說成“血汗工廠”,但絕大多數公認的血汗工廠還是 “很多人想進還進不來”的自由企業。
第三種辯護是目前這種勞工制度是“科學的企業管理”所需。當年“血汗工廠”這個概念在西方也恰恰是與“科學的企業管理”經常並存。當時著名的科學管理成就,如福特制、泰羅制和流水線作業,以及高激勵性的計件工資制度,都是人們最常提到的“血汗工廠”事例。
回看發達國家歷史上對血汗工廠現象出現和消失的評論,就會發現工時、工資、福利、勞保等因素當然都很重要,但是其標准都有很大的相對性。惟一確定的是,有無組織自治工會(自治的工會,即真正為工人維權的工會)的權利,有無勞企談判的機制,卻是一個硬指標。
- 中國接收匯款660億美元居第二
- 本地人遭搶飯碗 澳洲專家吁檢討簽証體系減少移民
- 勞務出口謹防上當 五國出國勞務特別注意
- 商務部提醒出國勞務須謹慎 曝光一系列虛構項目
- 商務部提醒我國公民“打洋工”要謹慎
- 重慶農民工市內就業超過外出就業近百萬人
- 大面積多行業“提前返鄉潮”並未出現
- 中國經濟區域版圖正悄然轉變 中部留住了打工者
- 中國派出勞務人員累計609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