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陰影下,人民幣何去何從?--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貨幣戰爭陰影下,人民幣何去何從?

2013年03月26日07: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貨幣戰爭陰影下,人民幣何去何從?(網絡配圖)

用統計口徑不同的M2來判定人民幣超發不科學

貨幣戰爭陰影下,人民幣何去何從

剛剛連任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正面臨棘手的難題。雖然多年來,他在處理貨幣問題上一直表現得游刃有余。但現在他所面臨的貨幣形勢可能比他的上一個任期更為復雜。

央行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我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99.86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一。而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隻排名世界第二,M2與GDP的比值將近1.9,創歷史新高。這導致“中國貨幣超發”的質疑聲再度響起。

不久前,周小川回應了這一質疑。這位學者出身的官員強調,各國經濟體金融結構特性不同,M2統計口徑不同,隻看M2與GDP的比值,不能輕易得出貨幣“超發”結論。

中國M2可能被“妖魔化”了

據21世紀網數據部統計,2008年中國、美國、歐元區新增的貨幣供應量基本持平,2009年美、日、英、歐同時大幅減少新增M2,而中國的新增貨幣供應量以每年12萬億元水平連續增長4年,激增50多萬億元,實現翻番。

渣打銀行的報告稱,2009年~2011年間,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幣貢獻了48%﹔2011年當年貢獻率為52%。

中美比較的數字也令人吃驚。截至2012年年末,中國的M2與GDP之比達到1.88。同期,美國的M2余額為10.04萬億美元,GDP為15.81萬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這相當於中國一元錢的貨幣供應,隻撬動了五角錢的GDP,而美國一美元拉動最少1.5美元的GDP。

從縱向比較看,中國M2與GDP的比值從1978年的0.32增長到2012年的1.88,在34年間擴大了近6倍。

批評者認為,2008年以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貨幣管理部門用信貸急劇擴張的方式維系了繁榮,但同時“埋下了貨幣快速貶值的隱患”。

但是,周小川在兩會期間反駁了上述批評。

他認為,中國仍處於市場化轉軌時期,貨幣化進程加快,一些產品從計劃經濟下的直接實物分配,轉變為貨幣化交易,如土地、房產等貨幣化更為突出。同時,資產市場的迅速發展,包括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以及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也增加了貨幣需求。

歷史地看,2012年中國名義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額2012年也大約是2002的5倍,說明貨幣發行速度大體符合規律。

總體而言,一個國家總儲蓄率高,M2數量就會大,亞洲國家的M2與GDP之比普遍較高,這與亞洲國家的儲蓄率高有關。我國總儲蓄率約是GDP的50%,其中家庭儲蓄率超過30%,遠遠超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也比亞洲的平均水平高出一截。

M2高還與間接融資比重大有關,由於間接融資表現為經由銀行存款,這導致間接融資比重大的經濟體M2與GDP之比通常比較高。日本、德國等,融資體系以銀行為主,M2比GDP就比較高。

此外,中國M2的統計口徑相對較大。周小川舉例,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金融總資產與GDP的比率衡量貨幣發行量,金融總資產是銀行總資產加上公開發行的債券總市值及股票總市值。2011年,該數據的世界平均水平為366%,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分別為424%、449%、784%和540%,平均水平為476%﹔亞洲四小龍平均水平為544%多﹔中國隻為303%。

他強調,中國的銀行總資產佔金融總資產的3/4,顯著高於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資(股市、債券等)尚發展不足。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高連奎認為,許多人談貨幣“超發”,沒有搞清楚廣義貨幣和基礎貨幣,是兩個概念。M2是廣義貨幣統計指標,類似一個記賬數字,與基礎貨幣的發行關系不大。

他解釋稱,銀行放貸后,企業或個人借到的錢,不一定馬上使用,一般也要存在銀行,此時銀行又增加了一筆存款,還要繼續放貸。M2就是經過這種多重貸款“派生”出來的存款余額總量,這可看成“貨幣的循環利用”。

因此,M2數值不但取決於基礎貨幣投放量,也取決於貨幣循環和周轉的效率,也就是“貨幣乘數”。

一般而言,為防止“貨幣乘數”無限擴大,導致貨幣循環鏈條崩潰,各國都設有存款准備金,不允許銀行把所有的錢都貸出去,存款准備金率就是控制“貨幣乘數”的主要閥門。

中國的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從2005年的7.5%,一路飆升至20%上下,“閥門”不可謂收得不緊。

高連奎表示,相對可取的中美貨幣比較指標是“貨幣乘數”。1959年至今,美國“貨幣乘數”平均值為9.74倍,最高值為1985年的12.44倍。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9年9月,美國“貨幣乘數”下降至最低值4.63倍。這反映出,當時美國經濟體信用鏈條斷了,貸款意願急劇下降,貨幣周轉速度和使用效率都降低了。

而中國“貨幣乘數”在2001至2010年間,最高是5.17倍,最低是3.68倍,中值在4.45附近。“在常規年份,美國的‘貨幣乘數’一般是中國的兩倍,說明美國的金融循環能力比較強。”

高連奎分析,“貨幣乘數”的比較反映出,像中國這樣以大型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缺乏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支持,資金運行效率比較低,“毛細血管不發達,主動脈負擔重,沉澱的血液就比較多”,這是導致廣義貨幣存量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從物價指標看,2001∼2011年這10年,中國平均通脹率是2.5%,最高5.9%,最低負0.8%。1990∼2000年平均7.1%﹔1980∼1989年,是7.7%。這就是說,即便最近10年中國M2“加速度”增長,卻同時保持了相對較低的通脹率。

今年2月份我國CPI達到3.2%,超過此前多數人士的預期。周小川則強調,在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中,保持低通脹排在第一位,央行對此高度警惕。當然,與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這三個貨幣政策目標,在不同時刻,“相互之間存在不一致,是需要權衡的”。

財經分析人士賀江兵認為,中國M2可能被“妖魔化了”,許多分析犯了常識性錯誤。他說:“把物價、房價高等歸咎於央行,歸咎於M2,猶如把你的工資低,歸咎於給你發工資的會計一樣”。

“用統計口徑不同的M2來判定人民幣超發,其實是個偽命題”,高連奎表示,實際經濟生活中,中國CPI基本穩定,而企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反而面臨融資難的老問題,再加上高利貸盛行、信托貸款、影子銀行等現象,這反映出中國實體經濟遇到的可能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

 

(責任編輯:聶叢笑、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