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裝水水質國標不及自來水:測菌仍按蘇聯標准(圖)【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瓶裝水水質國標不及自來水:測菌仍按蘇聯標准(圖)【2】

2013年05月02日07:3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瓶裝水標准滯后

  在指標數目之外,瓶裝水國標似乎也比自來水更寬鬆。

  瓶裝水國標中大腸菌群指標為MPN/100ml≦3,而自來水國標中則要求不得檢出。

  浙江大學食品與營養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葉興乾此前在一篇論文中研究認為,國家瓶裝水標准對微生物的要求相對較低,甚至低於自來水國標。

  中疾控環境所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兩種不同的檢測方法所致。“以前檢測菌群是按照舊式的蘇聯標准,取1L水檢測,不得超過3個菌,而后世界衛生組織改進了檢測方法,取100ML水,當中不得驗出。”該專家說,世衛組織更新了檢測方法之后,自來水的標准隨即更新,而瓶裝水標准未更新。

  “這事實上是瓶裝飲用水標准滯后,我們應該向國際看齊。”北京市礦泉水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王繡燕說。

  瓶裝水自來水國標涉及部門不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表示,這樣的局面反映出,我國在標准制定、產品監管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

  中疾控環境所的專家介紹說,自來水國標的出台涉及多個部門,2006年修訂的自來水國標,由衛生部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牽頭,聯合水利、環保、疾控等方面的相關單位共同修訂。

  而瓶裝水標准主要是原中國疾控中心食品所牽頭制定,涉及的部門主要在衛生系統,起草單位還包括了一家企業。

  對於瓶裝水標准不如自來水的質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一位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稱,“這很復雜。幾句說不清”。

  新京報記者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出採訪要求,至截稿時未得到回復。

  【地標之惑】

  山泉水地方標准林立

  一些地標未及時更新,與國標發生了沖突﹔而另一些地標中的“新概念”,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山泉水概念迷惑消費者

  在此前的農夫山泉“標准風波”中,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方標准(地標),明顯不如自來水國標,遭輿論詬病。近日浙江省衛生廳發文稱,地標中的安全相關指標不得與國家標准相違背,認為農夫山泉所參照的浙江省地標應“自行廢止”。

  本應5年前“自行廢止”的浙江地標,被企業使用多年,相關企業和部門是否存在失職甚至違法行為?國內還有多少這類失效地標還在被企業採用?新京報記者就此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了解,該中心回應稱,中心不負責監管工作。

  新京報記者收集了十多份地方標准。發現包裝水地標中,“天然泉水”概念正在各地悄然興起。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雲南、貴州、湖南、廣東、河北在內的多個省份出台“山泉水”地方標准,有的名為“天然泉水”,有的則名為“天然山泉水”。事實上,國家早已制定了“天然礦泉水”的國標,地方紛紛訂立“山泉水”地標,是何原因?

  “變換名稱裡的一個字,對企業來說可以降低太多的成本。”中國礦泉水聯合委員會秘書長廖雷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礦泉水的國家標准是國土資源部牽頭制定的,對於企業來說,瓶裝水上要想印“天然礦泉水”5個字,需要有採礦資質的審批,此外還要對開採地的水源進行春夏秋冬4次檢測。在他看來,企業熱捧“山泉水”,有傍礦泉水,迷惑消費者嫌疑。

 

(責編:李海霞、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