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地標不及礦泉水國標
對比已公開的“山泉水”地標與“天然礦泉水”國標,其中“山泉水”與“礦泉水”雖然隻有一字之差,礦物質的含量卻存在多處不同之處。
天然礦泉水國標中規定了8項礦物質的最低含量,企業生產的礦泉水至少要有一項達標,方能稱之為“天然礦泉水”。
相比之下,一些山泉水地標對於礦物質含量的要求更為寬鬆。例如,河北省天然泉水地標(DB13T1269-2010)中列出了5項礦物質的界限指標,但其中4項低於礦泉水國標。例如該地標中鋅的界限指標為不低於0.05mg/L,而國標中的這一指標為不低於0.20mg/L,相差4倍。類似的情形在貴州等地的“山泉水”地標中也存在。
另一些省份的山泉水地標,則沒有對礦物質界限指標作出說明。例如,廣東飲用天然山泉水地標(DBS44001-2011)和雲南的山泉水地標(DB53/118-2009)中,都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專家認為,沒有礦物質界限指標的所謂山泉水,和普通自來水無異。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羽楠曾解釋“天然泉水”概念,認為除礦物質含量不需要天然礦泉水那麼高外,其他各項和天然礦泉水一致。而目前雲南、貴州制定的“山泉水”地標中,毒理指標中重金屬和微生物指標高過礦泉水國標。礦泉水國標規定,鎘的含量應不超過0.003mg/L,但這兩份地標均放寬至0.005mg/L。
在微生物上,包括雲南、貴州和湖南省瓶裝飲用天然泉水地方標准,其大腸菌群總數限制上均為MPN/100ml≦3,而“礦泉水”國標中為MPN/100ml≦0。這些地標不僅不如天然礦泉水,甚至不如自來水。
企業參與制定地標
“像這樣的地方新型飲用水概念標准,多為地方企業推動出台,背后有他們自己的利益在裡面。”廖雷說。
新京報記者發現,這些地方標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業的參與。例如雲南的那份地標,起草單位包括了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雲南天外天天然飲料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瓶裝水企業﹔廣東的山泉水地標也有廣東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參與。
【企標之謎】
“商業機密”背后存質量隱憂
與公開可查的國標、地標相比,大多數的企業標准都被宣稱為“商業機密”。這些攸關公眾健康的數據,媒體、公眾無從知曉。
新京報記者在北京調查市面上公開售賣的瓶裝水發現,佔據主要市場份額的十多種瓶裝水品牌中,有三分之一是執行企業標准。
企業拒絕公開企標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介紹說,對於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的工業產品,各企業可以根據安全、衛生要求制定企業標准,並且企業標准必須高於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
新京報記者向雀巢、統一、可口可樂、康師傅等知名企業提出公開企業標准,上述三家公司均表示相關產品符合國家標准,同時以企業標准涉及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企業標准。
事實上,《食品安全法》第26條規定,食品安全標准應當供公眾免費查閱。
律師邱寶昌認為,企業標准作為一個生產的基本指標,並不涉及其生產環節的工藝流程和商業機密,並且已經明確標注在其生產產品包裝之上,如果消費者有意願了解產品資質,法律上,企業有義務向消費者公開生產標准。
企標可靠性存疑
新京報記者通過其他途徑獲得一份可口可樂雲南公司的礦物質水企業標准(Q/KKK 0003 S-2009),標准由該公司發布,自2010年1月29日起實施,並已在雲南省衛生廳備案,備案期從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
標准顯示,該企業的礦物質水,是以純淨水為原料,人工加入硫酸鎂,氯化鉀制成。
相對瓶裝水國標,該企業標准缺少“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指標﹔此外,作為瓶裝水重要毒理指標的鎘(鎘損害肝和腎臟,對人體危害嚴重),該標准裡也沒有。在記者獲取的另一份標准中,大連半島山泉飲品廠出台的礦物質水企標中,明確對鎘的含量做出了限制,mg/L≦0.005,與瓶裝水國標相同。
不願具名人士對新京報記者稱,鎘是重要的水體污染物,近年雲南多地爆發鎘污染事件。
同時,相比自來水國標,可口可樂的這份企業標准也沒有汞,鉻,氰化物,甲醛等限制指標。而大腸杆菌一項,也比自來水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