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題:地方反腐急行軍 今年來約300名縣處級以上官員被查
與中央反腐持續高壓推進同步,今年以來,地方反腐全面提速。據不完全統計,短短三個多月以來,已有約300名縣處級以上官員被查。輿論稱,在中央和地方的密切配合下,反腐“無死角”的局面業已形成,將產生新的震懾。專家認為,鑒於當前國內形勢,中共高壓反腐態勢料將持續。
地方反腐提速 今年來約300名縣處級以上官員被查
15日,雲南省紀委集中披露三名廳級官員被查的消息:雲南省交通廳黨組書記楊光成、雲南警官學院副院長錢磊、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副局長張先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不久前的4月1日,湖北省紀委也是在一天之內集中公布了三名廳級官員被查的消息。此前2月份,廣東省紀委更是曾一次性公布對12名廳級領導干部查處的消息。
今年以來,多省份紀委由審慎觀望變為主動出擊,地方反腐全面提速。中新網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發現,短短三個多月以來,全國至少已有26個省份發布了官員落馬的信息,其中湖北等地通報落馬官員數超過30個。
與此同時,中央反腐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本月12日,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申維辰被查的消息獲以公布。這是今年以來被調查的第六位省部級高官。在此之前,冀文林、祝作利、金道銘、沈培平、姚木根等一批“老虎”相繼落網。
中新網記者在查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及各省份紀委網站后發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約300名縣處級以上官員相繼被查,既涵蓋省部級“老虎”,又包括地廳、縣處級“蒼蠅”,可謂嚴絲合縫。
“今年年初,外界曾有聲音擔憂中國反腐或將受阻。但從目前來看,中共反腐力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用實際行動說明反腐高壓態勢不會改變。”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中新網記者談道。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指出,盡管中央和地方沒有明確的絕對的查辦案件的權力界限,但從目前的成效看,中央和地方密切配合,反腐“無死角”的局面已經形成。在他看來,這種態勢料將形成新的震懾。
紀檢系統頻頻“自我開刀” 窩案串案余波震蕩
記者注意到,紀檢系統頻向自己開刀,成為今年反腐的一大特征。今年落馬的首位正部級官員申維辰,就是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
其實,申維辰不是近來第一個被查的紀委系統高官。在他之前,還有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道銘。這位履新36天即被拉下馬的省部級高官,“空降”山西之前曾在中紀委系統工作13年之久。另外,他還是中共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
從紀檢系統的任職經歷來看,去年落馬的四川省政協主席李崇禧也屬此類。區別在於,申維辰是在任的中央紀委委員,也是十八大以來被查的紀委系統級別最高的在任官員。
今年以來,除“老虎”之外,紀檢部門還注重清除系統內的“蒼蠅”,譬如,福建省煙草公司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孫佳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紀檢組原組長羅衛國等。
查處“燈下黑”,劍指“內部人”,中共紀檢系統自我開刀贏得肯定。輿論指出,隻有先查“內鬼”,才能再整綱紀。“紀委的人”被查,表明中央的反腐意志,即便是“中紀委委員”也不是腐敗官員的“護身符”。
此外,港媒以申維辰、成都市委組織部部長趙苗、中石油對外合作總經理閻存章為例認為,三高官均是前幾日仍公開露面,隨即突然被帶走,可見新一輪的反腐,已具備隱蔽性和突然性的特點。
與此同時,一些案件出現窩案串案,成為今年反腐的又一大特征。有媒體統計,截至今年4月,至少有45人涉中石油案“倒下”。
“無論是中石油系統,還是四川、茂名、太原等,一些案件確實顯現出窩案串案的特征。涉案官員持續落馬,體現出中央對腐敗一查到底、絕不手軟的態度。”汪玉凱說。
他同時注意到,今年來,在查處腐敗窩案的同時,中共並沒有放鬆對腐敗個案的查處力度,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全面出擊的反腐特征更為鮮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