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有管理層的鼎力支持,又有廣大投資者的切身需求,加之市場走熊人氣低迷,這一些看似零散的因素匯聚到一起,正好構成了金融產品創新最好的土壤。基金公司產品部的人走到今日,可算等來了“出頭”的日子!
有了創新產品,基民的選擇也更多。同時,過去傳統的投資理念,也迎來了改革。還在苦苦尋求“王亞偉”麼?其實,投資是一項長期的生活方式,過山車式的起伏和碰運氣的收益不可取。多在創新產品中“尋寶”,構建穩健的資產配置,幸福是可以細水長流的。
產品部門
攜創新產品跑步上會 基金公司產品部地位看漲
去年端午節后,小程匆匆收拾了行李,再一次前往上海出差,與交易所溝通債券ETF方案。作為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小程去年出差去上海多達近30次,平均下來不到兩周就來滬一次,去年一年跑交易所的次數趕上了前幾年的總和。
幾個月前,華泰柏瑞和嘉實滬深300ETF成立,兩隻基金合計募集超過500億元,單隻基金募集至少接近200億元,之后短期理財基金匯添富短期理財更是發出244億元的巨額規模,這也是自2010年起的兩年低迷期后,規模最大的兩次新基金發行,產品指向隻有一個——創新。
這一切,在基金公司眼中就是個突破口,如果這個時候不趕緊“跑跑”交易所,以后就會落后一步。為此,公司向小程表態,需要“盡可能推動創新產品出爐”。
創新產品層出不窮
12月的一個早晨,小程接到証監會電話,債券ETF獲准正式接受材料。這一通電話,他已經等待了多年。
當天下午,小程趕往証監會基金受理處填表,將准備已久的交易所論証材料、產品可行性報告、律師文件等資料遞交上去,忙碌了一年的產品,如今終於看到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幾年前,因為市場環境不具備,他籌劃了一年的分級貨幣市場ETF終遭擱置。隨著資本市場發展,目前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小程的2個創新產品在去年臨近年底之時雙雙獲得受理,離獲批僅一步之遙。
2012年11月下旬,上交所基金與衍生品部總監劉逖稱,上交所計劃推出多種ETF產品,一種是商品類ETF,包括農產品、商品、原油ETF等﹔另一種是外匯ETF,目前正在准備的包括美元ETF和澳元ETF﹔還將推出挂鉤型ETF,可以挂鉤一個價格或指數。深交所也表示,目前正在改進交易機制,研究推進ETF日內回轉交易、上市基金流動性服務提供機制、上市基金質押式回購等配套制度。產品方面,深交所正抓緊開發場內實時申贖貨幣市場基金、債券ETF、黃金ETF、新型分級基金、跨境基金等創新產品。
此外,証監會12月30日公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擬允許符合條件的証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証券基金管理機構等三類機構直接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可以預計,今年基金行業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創新速度都會大幅提升。
“痛並快樂著”,兩個創新產品獲得受理之后,小程感慨道,“既然稱作創新,肯定隻屬於少數人,基金行業進入產品創新推動發展的時代,公司產品部人員承擔著巨大壓力。隨著保險等金融機構可發公募產品,基金產品競爭也將日益激烈。”
“雖然未來道路上行人多了,但路也更寬敞,機會也會更多。”小程自己對於今年的產品設計已經有了初步構想,會按照ETF交易機制、產品投資標的等幾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