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手机打车软件火爆中国的利与弊

2014年02月19日08:57    

【相关新闻】

数码相机——“最后的阵地”能否守得住?

MIT开发出人工耳蜗IC,无需外置麦克风

卡西欧发布F2.8大光圈高倍变焦数码相机“EXILIM EX-100”

带水分传感器的可弯曲无线标签,瞄准人体佩戴用途

松下开发出首款可拍摄4K视频的无反相机“LUMIX GH4”

 

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几十个城市,当人们有事需要乘坐出租车时,除了传统的路边招手方式外,又多了一种选择,即打车软件,乘客可通过智能手机中的打车软件App事先约车。无疑,打车软件的逐渐兴起,在某种角度上看,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

正面意义

经过半年多的市场大浪淘沙,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和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已基本掌控了全国打车软件市场。而两者也在进行着相互竞争。

近期,“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分别宣布继续投资2亿和5亿元用于打车的补贴奖励。

其实,“嘀嘀+微信支付”和“快的+支付宝”的打车软件竞争,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怎么理解呢?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在足球中超联赛市场上,很多地产商每年为每个球队投数亿元巨资,实际上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争取在地产市场上的巨大利益,从而达到年收益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当然,球星也可以获得比以往更高的身价,同时,足球市场也会火爆,球迷可以看到更精彩的比赛。

与此相似,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通过狂砸数亿元补贴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其实是想利用打车市场争夺未来的移动支付市场。因为不少打车人是白领及年轻人,这类消费者是移动支付最大、最可能的潜在用户。而现阶段,最大受益者是出租司机,部分打车人也会顺带得到一些实惠。

为什么腾讯和阿里巴巴要猛攻移动支付市场呢?因为这个市场的现有规模已经上千亿,未来会超过上万亿元。正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然。

通过打车软件培养乘客用支付宝钱包及微信支付打车费,也就是移动支付习惯,逐渐取代线下的传统支付方式,自然会加强腾讯和阿里巴巴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市场地位。

当然,打车软件本身也会带动很多其他的应用盈利模式,促进相关市场的发展。

负面影响

不过,现在“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数亿元巨额打车补贴,也对传统的打车方式造成了一些冲击,使很多年前司机挑肥拣瘦、拒载的恶习死灰复燃,不少乘客打车更难了。

对于那些没用打车软件的乘客自不必说,接了打车软件订单的出租司机对于这部分乘客的路边招手拦车肯定不会停车。即使还没接到订单,也会不断地刷机,搜索有补贴的“肥活”。

即便乘客通过打车软件叫车,很多情况下,订单也是无人应答。只有多次呼叫,有了补贴的钱后,才会有司机接单。如果真有急事时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耽误事的。例如去医院看病、孕妇生小孩、赶火车或飞机等。

虽然现在打车软件的普及率还不高,且对每位司机每天的补贴有几次上限,但其对出租车市场正常规范运营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单纯的市场自身调整机能恐怕不会有多大作用,因为互联网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培育移动支付市场,是不会在乎出租车市场的正常运营及打车软件带来的副作用的;而司机为了多拿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补贴,也不太可能会顾及乘客及时打上车的正常利益。因此,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那些无法及时打到车的普通乘客。

由于出租车属于一种公共交通资源,因此,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采取更有效、可行的对策,规范因打车软件造成出租车市场的种种乱象。

日本的打车软件只做聚合服务

日本也有手机打车软件,最有名的是“全国TAXI配车”,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万下载用户。但是该软件只是将各个出租汽车公司的电话叫车服务由语音改为手机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指定要去的地点,比较各公司的价格和服务,最后选定用哪家出租公司。应用本身不直接参与车费结算,而是通过信用卡支付,也没有哪家公司对打车软件进行补贴,所以未出现类似国内的现象。(作者 燕雨,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推荐新闻区

商务部明起对三国进口浆粕征收最高达50.9%的临时税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