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管理體制制約發展
一方面主業持續不振,另一方面多元化也陷入泥潭。談及兩面針今時的窘境,專家及投資者多指公司管理層決策不力。
馮建軍表示,“它不是突然虧損,而是這幾年一直虧損。它的管理班子、企業班子有沒有推出相關的政策來止虧、扭虧?”
“兩面針的管理層要是能像早年入股中信証券那樣有遠見,那我們就幸運了。中信証券現在已經成了兩面針的提款機了!”投資者張先生戲謔道。
1999年8月,兩面針以發起人身份參股中信証券,共持有后者9500萬股,投資成本1.52億元,折合每股1.60元。兩面針此舉受益匪淺自2000年開始,參股中信証券獲得的投資收益,就成為兩面針利潤構成中最主要部分之一。近些年,出售中信証券股票更是一度成為兩面針扭虧的救命稻草。
“其實針對管理層創新,兩面針也做過不少努力。”馮建軍說,“當時斥巨資從寶潔挖來了一個CEO,但沒有大的起色。”
2005年,兩面針公司請來了時任寶潔全球口腔護理首席科學家岳江前來挂帥。岳江在寶潔有12年工作經歷,被寄望成為兩面針抵抗跨國公司競爭的中堅力量。彼時,岳江本人也信心滿滿,他表示,“現在和將來,參與將兩面針打造成中國日化行業的巨頭、世界知名企業,是我的夢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兩面針多宗高管丑聞相繼在岳江任內爆發:2006年10月,被媒體曝出轉讓4000萬股中信証券之舉涉嫌違規﹔2007年2月,被曝涉嫌隱匿揚州項目相關重大資產﹔2007年4月,公司高管及管理層被曝未經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批准擅自出售了488萬股中信証券股票﹔2008年7月,知名財務專家夏草直指兩面針業績造假。
在一片涉嫌違規的質疑聲中,2008年,岳江黯然離場,與其同期退出的還有執掌兩面針多年的“元老級”人物董事長梁英奇。
時年5月,時任柳化集團“二號人物”的馬朝梅被委以重任。
馬出任董事長之后,繼續推進公司此前的多元化戰略。在2010年兩面針成立30周年慶典上,馬朝梅高調喊出,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二次創業”,以做強主業,做大紙業為戰略規劃,全面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現有日化、精細化工等“八大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然而,業界質疑兩面針管理層的聲音仍不時傳出。在今年5月21日舉行的“廣西上市公司投資者網上集體接待日”活動上,馬朝梅表示,“由於歷史和環境等原因,目前公司存在著營銷人才匱乏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公司經營的發展。”
不過,相較於質疑兩面針管理層,張兵武更傾向於認為是體制問題阻礙兩面針的東山再起。在他看來,“國有上市企業的體制比較難以應對目前高度競爭的市場。我覺得這不是個人能解決的問題。”
對此,柳州市國資委的李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我們肯定對企業沒有過多的干預,上市公司有專門的團隊幫忙分析,由董事會股東會決策,不是我們政府單方面的要求。”
但張兵武認為,“政府干預即便不多,但在主要的決策上做干預,那就是很大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