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8日電 近日,商務部網站刊發《十六大以來商務成就綜述之十二:妥善應對貿易摩擦 有效運用救濟措施》。報告顯示,黨的十六大以來,商務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運用國際經貿規則堅決維護國家、產業和企業利益,在營造良好外貿環境、維護產業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妥善應對貿易摩擦
2003年-2012年9月,中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額684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妥善應對貿易摩擦是營造良好外貿發展環境的客觀要求,對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多年探索,公平貿易工作形成了以“四體聯動”工作機制為基礎、縱向聯動、橫向配合、高效運轉的綜合應對體系。
——內外兼修,完善機制。對內,在“四體聯動”工作機制下,商務部(包括駐外經商機構)、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商協會和有關企業形成了群策群力、共同參與、相互協作的應對體系。商務部統籌協調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商協會及有關企業開展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服務。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聯系本地區涉案企業,協助提供信息服務和應對支持。商協會組織企業積極應訴,提供信息、培訓、咨詢、協調等服務。企業運用世貿規則,積極應對國外貿易救濟調查及貿易壁壘。對外,推動建立雙邊和區域貿易救濟合作機制,與美國、歐盟、加拿大、俄羅斯、印度、韓國、土耳其、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南非、埃及等17個貿易伙伴建立了雙邊貿易救濟合作機制,目前正在拓展與“金磚國家”、歐亞經濟共同體和海合會等組織建立貿易救濟合作機制,重點就貿易救濟調查中有關規則的理解和運用問題開展對話和磋商,增信釋疑,減少分歧,化解摩擦。
——多管齊下,綜合應對。一是政治交涉。在2009年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2010年歐盟對中國無線數據卡“雙反”案以及今年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案件中,國家領導人的高層政治交涉在應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通過交涉磋商,已有81個國家地區承認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降低了企業應訴難度。
二是法律抗辯。在貿易救濟調查程序中積極開展法律抗辯,在歐盟冷軋不鏽鋼板和鍍鋅板反傾銷案,美國緊固件、鍍鋅鋼絲和鋼制輪轂“雙反”等案中取得完勝,保住了出口市場份額,穩住了大量就業,提振了企業信心。利用世貿爭端解決機制和調查國司法訴訟制度挑戰美歐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取得重大成果,訴美國鋼鐵保障措施案、標准鋼管、矩形鋼管、非公路用輪胎、復合編織袋“雙反”案和訴歐盟緊固件、皮鞋反傾銷案等世貿爭端案件,在歐盟法院訴歐盟對我出口草甘膦、橘子罐頭、對甲酚、熨衣板、無縫鋼管等反傾銷案中以及在美國法院訴美對我出口非公路用輪胎等雙反案,蘋果汁、暖水蝦反傾銷案中均獲勝。
三是業界合作。推動中外產業合作,促進互利共贏是化解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土耳其陶瓷等8種產品、歐盟無線數據卡案、墨西哥鞋產品特保案、阿根廷注射器反傾銷案、巴西檸檬酸反傾銷案等均通過業界合作方式成功化解了摩擦。四是壁壘調查。為維護企業和產業合法利益,商務部從2003年起發布年度《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建立了完備的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積極指導企業做好美國337調查應對工作﹔不斷完善貿易壁壘調查制度,先后對日本紫菜進口管理措施、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進行了貿易壁壘調查。
二、有效運用貿易救濟措施
貿易救濟措施是維護產業安全、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按照WTO統計方法,2003年-2012年9月,我國共對外發起反傾銷調查案件131起,反補貼調查案件5起,涉及進口金額近200億美元。被調查產品涉及化工、輕工、鋼鐵、造紙、電子、紡織、機械、醫藥、汽車、農產品等十大產業的60余類產品,涉案企業兩百多家,分布在全國27個省區市。
2003年以來,貿易救濟工作取得長足進步。一是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十年來,我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對外貿易法》為基礎、以《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和《保障措施條例》為核心、涵蓋26項部門規章和2部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中國貿易救濟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貿易救濟措施不斷豐富。過去貿易救濟調查僅限於反傾銷,較為單一。自2010年起,商務部開始對美歐進口產品的“雙反”調查,豐富了貿易救濟調查實踐。中國已成為能夠採用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三種貿易救濟措施的少數世貿成員。
三是貿易救濟范圍不斷擴大。過去貿易救濟調查產品多集中在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近年來逐步擴展到農業、醫藥和高科技產品等領域。例如,2010年,對歐盟馬鈴薯澱粉發起“雙反”調查,國內馬鈴薯澱粉生產形勢明顯改善,惠及10省區、近6000萬薯農。
四是救濟效果不斷彰顯。貿易救濟措施有效遏制了國外企業低價佔領我國市場的行為,國內企業產品銷量顯著增加,受損企業效益好轉,弱勢產業贏得發展時間和空間,還吸引部分跨國公司來華投資,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十年來,中國始終堅持嚴格依法依規調查,客觀、公正、合理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有國外學者指出,中國是以推動貿易自由化而非貿易保護主義的取向來闡釋反傾銷規則,並正在成為負責任、守規則的國際社會成員。
三、積極參與國際規則談判制定
以反傾銷和反補貼為主要內容的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規則談判和自由貿易協定項下的貿易救濟條款談判,對中國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和國家經濟利益方面意義重大。為維護國家和產業利益,中方全程、深度參與了上述規則談判,取得積極成果。
多哈回合規則談判重點是對現行世貿《反傾銷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進行澄清和改進,各成員均高度重視。2003年以來,中方參加談判近40次,堅持以“澄清和改進規則、加嚴紀律、防止濫用、反映各方利益”為立場,以“抑制貿易保護主義,爭取公平國際貿易環境”為目標。通過不懈努力,中方主要取得三方面進展:一是維護了國家和企業利益,爭取了有利的規則環境﹔二是提升了參與制定規則的能力,增強了國際話語權﹔三是拓展了貿易談判視野,提高了規則談判技巧。
此外,按照自貿區談判進程,完成了與10個國家(地區)自貿區協定中貿易救濟條款的談判,正在推進與6個國家(地區)的談判。根據不同談判對象的貿易和產業結構以及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現狀,商務部廣泛征求產業意見,精心制定談判方案。對於生效的自貿區協定,商務部積極協調做好貿易救濟條款的執行工作。
四、大力開展隊伍人才培訓
2003年以來,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商務部按照“統籌規劃、改革創新、按需施訓、注重實效”的原則,長期堅持培訓地方商務主管部門、駐外經商機構、行業組織和企業等單位人員。先后在18個省市舉辦培訓班30余次,培訓人員超過3000人次,提升了全國公平貿易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宣傳和普及了公平貿易知識,提高了產業和企業運用國際規則維護權益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