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深陷"塑化劑"風波 白酒塑化劑誰在“鬧鬼”?--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酒鬼酒深陷"塑化劑"風波 白酒塑化劑誰在“鬧鬼”?

2012年11月30日10:1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酒鬼酒公司的包裝車間從27日起全面停產了(也有報道稱,公司所有生產線27日起全面停產,待更換設備后再恢復生產)。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這家始建於1956年,曾先后榮獲“全國酒文化優秀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輕工業系統先進集體”的企業,驟然深陷白酒塑化劑風波之中。各大超市紛紛下架、停售。其在A股的股價也持續下跌,周三停牌。廣大酒民談“塑”色變。

  連日來,一方面是媒體窮追不舍,關於塑化劑的報道日日見諸報端﹔另一方面,企業和行業協會對各種傳言和質疑不斷“澄清”,人們不禁要問:在塑化劑的這場風波裡,我們究竟該信誰的?

  情況並不嚴重?

  而這一切的風波,竟始於媒體的一則報道。11月22日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重大事件說明及復牌公告”稱,某媒體將價位為438元/瓶的酒鬼酒產品(即50度酒鬼酒)送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50度酒鬼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50度酒鬼酒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為1.08mg/kg。50度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明顯超標,超標達260%,毒性為三聚氰胺20倍。

  對此,湖南省質監部門對報道中涉及到的50度酒鬼酒進行了抽檢。11月21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經對50度酒鬼酒樣品檢測,結果顯示,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與此前媒體送檢的結果相差不大。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心國表示:“我們公司為這件事深深表示歉意。另外,相關部門也來到我們公司檢查,也做出了要求。我們會遵從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整改。”

  而中國酒業協會於11月19日在其官網上發布的一則聲明強調:“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對於白酒產品中塑化劑的來源,這則聲明指出:“通過對白酒生產過程的全面跟蹤、查定,已知白酒生產過程中自身發酵環節不產生塑化劑。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於特定遷移,主要源於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

  據此,白酒含塑化劑且超標已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中國酒業協會的這則聲明還強調:“目前,中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白酒產品中塑化劑含量遠遠低於國外相關食品標准中對塑化劑含量指標的規定。”但據媒體報道,早在去年6月,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曾要求相關企業查清白酒中塑化劑的產生來源。

  塑管遷移說是否可信?

  那麼,白酒中為什麼會含有塑化劑成分?這些塑化劑的來源究竟是什麼呢?白酒能否避免受到塑化劑的污染?這是廣大酒民所關心的。對此,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表示,塑化劑從塑料容器等制品當中遷移到酒當中的可能性最大。另有多位專家認為,白酒企業在生產儲運過程中所使用的塑料管道、塑膠容器、瓶蓋或其他塑料包裝材料中,可能含有塑化劑。而白酒產品在這個過程中被污染的可能性比較大。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鄭國鈞進行的科學實驗也証明,相對於水來說,塑化劑在乙醇(也就是酒精)中的溶解度很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那麼,在白酒生產過程中,到底有哪些環節會用到塑料制品?而塑化劑又是在哪個環節轉移到白酒當中的呢?對於這些問題,央視記者日前進入酒鬼酒公司進行了實地調查。

  白酒釀造主要包括原料預處理、發酵、蒸餾、窖藏、包裝等生產環節。央視記者在原料預處理車間看到,用來浸泡高粱的池子全都由不鏽鋼板制成,並沒有塑料部件。浸泡好的高粱隨后被送到車間蒸制,蒸熟的高粱隨后從蒸鍋中移出后被鋪到了冷卻板上,這些冷卻板也是用不鏽鋼材料制成的。隨后工人將糯米、玉米、面粉等材料和經過高溫蒸制的高粱、稻谷混合均勻,加入酒曲后送入窖池發酵。而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容器,都是鐵制或是不鏽鋼制成,並沒有塑料材質的東西。經過60天發酵過的混合材料,被送入鋼制的蒸餾塔,隨后原漿酒就順著蒸餾塔底部的管道流入儲酒用的酒桶裡,管道和儲酒桶也都是不鏽鋼材料,而不是塑料。

  當裝滿原漿酒的酒桶被送往窖藏車間后,一桶桶原漿酒被倒入大儲酒缸中,儲酒缸是陶制的,酒缸的封口蓋是木制的,蓋和缸之間用來密封的是薄棉絮,並不是此前傳聞的塑料薄膜。最后,勾調好的原料酒通過架設在車間之間的不鏽鋼管流向包裝車間的不鏽鋼儲存罐,在全自動包裝線上進行灌裝、封口、包裝的工序,最后完成成品酒的生產。在生產現場,所有的外露部分,從生產用具到輸酒管道,從發酵設備到存儲容器,央視記者沒有見到任何塑料材質的生產用具或設備。但根據媒體的送檢結果,酒裡存在塑化劑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一問題讓企業和質檢部門在查找原因的過程中也十分困惑。

  夏心國表示:“我們從曲酒的釀造、儲存、勾兌到轉運、包裝,每個環節都進行過風險排查,在基酒、儲存方面,都沒有發現酒裡含有塑化劑。但一進入包裝線后,抽查時就發現塑化劑在酒裡的殘留量時高時低,有時候有,有時候又沒有。最終,經酒鬼酒公司排查,初步鎖定塑化劑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是自動包裝線上的小塑料管,一是塑料酒瓶塞,最后是去年包裝車間整修時,臨時使用過的一段長達10米的塑料輸酒管。”

  不存在人為添加?

  不過,對於塑化劑在包裝盒儲運過程中遷移進入白酒的說法,仍有讀者提出質疑。據媒體報道,讀者秦先生知道白酒行業內的潛規則。秦先生認為,塑化劑一定是在生產過程中添加或在臨時貯藏過程中產生的,所謂“包裝和運輸過程中遷移”的說法說不過去,因為運輸過程遷移的量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計。酒鬼酒在道歉中稱要查查“包裝、運輸”,但秦先生認為真正要查的是生產以及臨時儲存過程。作為行業潛規則,添加塑化劑DBP能使低檔酒搖身變成高檔酒,讓3年的白酒“釀”得如30年那樣“好看好味”。

  這樣的坊間說法在民間得到了一些共鳴,民間人士認為,除酒鬼酒公司公布的三大“元凶”外,人為添加因素不能不防。但權威部門對此也進行了調查。據湘西自治州質監局對酒鬼酒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截至11月20日17:30,沒有發現人為添加塑化劑行為。質監部門將繼續進行調查核實和原因分析,如發現違法行為,依法從嚴處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