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中國城鎮化:如何治"貪大求洋"的頑疾?【4】--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四問中國城鎮化:如何治"貪大求洋"的頑疾?【4】

周小苑

2012年12月19日03: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4

  如何治理“貪大求洋”

  本報記者 趙鵬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專家提醒,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要注重提升城鎮化質量,切忌“貪大求洋”。

  “貪大求洋”引致城市頑疾

  專家表示,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諸多頑疾,比如人口集聚、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公共資源短缺……而這其中,城市發展“貪大求洋”或是重要病因。當前,一些城市盲目擴大城區,忽視基礎設施配套,同時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粗放發展模式造成了城市不堪重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我國當前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發展的系統性、科學性不強,這些問題限制了城市承載能力的有效提高,限制了勞動力和人口向城市的進一步轉移,也不斷提高了制造業、服務業在城市發展的成本。

  “貪大求洋”讓城鎮化跑偏

  中央財經大學証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宏皓表示,傳統的“規模擴張式”城鎮化質量並不高。一是在布局上出現盲目性,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缺少銜接﹔二是城鎮人口和消費在增加,但城鄉二元結構卻沒有根本改變,大量農民工進城卻不能落戶、建設城市卻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戶籍制度等藩籬阻隔在城市之外﹔三是城鎮化的過程中,污染增加,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之間出現脫節。

  專家表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城鎮化存在的諸多過度發展與失衡問題,使得潛在內需難以轉化為有效需求。比如一些地方耗巨資打造的豪華新城,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但無人居住,街上的清潔工人比行人多。還有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被上樓”的現象。農民“被住進”集中建設的樓房,農民的生活方式城鎮化了,但農民的生產方式卻沒有城鎮化。這些都是城鎮化嚴重失衡的表現。

  多措並舉防止“貪大求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日前表示,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科學編制規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規模結構,著力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要引導和規范新城、新區健康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城鎮供水、排水和供暖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推進供熱體制改革。

  張立群認為,未來的城市化,一要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科學性,著重抓好城市發展長遠規劃,建設好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大型的排水體系、地鐵輕軌體系、地下管廊體系。二要加快提高城市公共服務的能力和社會管理的水平,支持城鎮戶籍的進一步放開,使有條件的農民工盡快成為城鎮戶籍居民。

  專家建議,應積極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保護歷史遺存,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避免“貪大求洋”、千城一面的城鎮化現象。

  十八大前后,記者深入到東中西部一批城鄉統籌改革先行先試地區調研,發現60多年來阻礙城鄉均衡發展的“二元結構”桎梏,正在被逐步打破。越來越多的農民改變“身份”融入城鎮,一個個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相繼遇到、無法回避的問題正在被逐步破解。

 

(責任編輯:蘇楠、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