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微觀察
政策“東風”勁吹 科技創新驅動綠色轉型“加速跑”
【觀點摘要】
·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必要條件。
·《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對科技創新領域做了三方面部署,完整涵蓋了科技創新“研究-研發-推廣”的三個關鍵環節,形成了對科技創新全鏈條、全周期的政策支持。
·中國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不僅能夠為中國帶來澎湃的綠色發展動能,也會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有效的中國技術方案。
薄如紙片的硅片被裝入上料容器,隨后扮演“快遞員”角色的智能機器人小車迅速就位,滿載著貨物抵達生產線的第一道工序。這是光伏電池生產車間內最為常見的場景之一。僅四道工序,原硅片就能制成平均轉化率達25.3%的異質結電池片成品。
光伏電池產業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綠色轉型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有力地見証了我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積極探索與卓越成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部署。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實施路徑。
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內涵是什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又將催生哪些新的發展機遇?這些問題備受關注。
日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氣候應對處處長、副研究員木其堅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欄目時表示,《意見》中明確將“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列為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充分彰顯出黨中央、國務院對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以及憑借科技創新支撐綠色低碳發展的堅定決心。
“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乃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經之路。”木其堅分析稱,從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中期,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碳排放緊密相連。要想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科技創新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推動全球綠色轉型,既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體現,也是中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迫切需求。
以能源領域為例,加快低碳零碳技術迭代,使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先進電網、儲能、氫能產業如日中天﹔工業領域中,重點行業積極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清潔燃料與碳捕集技術引領變革潮流﹔建筑領域,光伏一體化及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塑造嶄新面貌。“隻有通過多領域、多層次、多學科的技術突破,才能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木其堅說。
木其堅還表示,綠色低碳技術務必依托自主創新。過往實踐多次証明,關鍵核心技術無法通過索要、購買獲得。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更是如此。唯有構建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綠色技術體系,促使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實現科技突破,匯聚成高效、低碳、清潔的技術集群,將技術與供應鏈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加速技術產業化進程,方能在這場綠色技術創新變革中引領潮頭。
近些年來,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力推動下,我國技術領域的“綠色含量”穩步攀升,以昂揚之姿闊步邁入全球綠色轉型的浩渺浪潮。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一路高歌猛進。在光伏發電技術方面,成功研發新型材料,實現效率飛升﹔在風電技術方面,突破關鍵部件難題,極大提升發電效能﹔在儲能技術方面,促使多種電池技術升級,優化能量管理﹔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氫能技術、建筑光伏一體化等方面亦積極進取,收獲滿滿,不斷奏響能源技術創新的激昂樂章。
木其堅以風電技術為例,展示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新成就。比如去年5月,我國首個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成功並網發電,年均發電量可達2200萬千瓦時。
木其堅坦言,我國現階段在綠色轉型進程中還面臨一些挑戰。就綠色低碳技術市場而言,目前其發育程度尚不夠理想,距離完善、成熟的市場體系還有一定差距。
如何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增強投資力度,依靠科技創新有效支持綠色低碳轉型?木其堅表示,《意見》中對科技創新領域做了三方面部署,完整涵蓋了科技創新“研究-研發-推廣”的三個關鍵環節,形成了對科技創新全鏈條、全周期的政策支持。
對此,他進一步提出建議:在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層面,應當構建起針對前沿引領技術以及顛覆性技術的預測、發現、評估和預警等一系列機制﹔在加快關鍵技術研發領域,需推進綠色低碳科技的自主自強,聚焦關鍵領域,進行統籌規劃並強化技術攻關﹔在開展創新示范推廣方面,要積極開展多層次的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工業、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重點領域實現減污降碳的協同增效。
“回首過往歷史,每一場技術革命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木其堅表示,中國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不僅能夠為國內注入澎湃洶涌的綠色發展強勁動力,亦會為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奉獻出有力且行之有效的中國技術解決方案,引領全球走向更加綠色、美好的未來。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微觀察: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戰略緊迫感 加快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中國經濟微觀察:持續鞏固增強內需主動力 全年主要預期目標有望圓滿完成
中國經濟微觀察: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實行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中國經濟微觀察:加快完善銀發經濟支持政策體系 重視科技第一動力作用
中國經濟微觀察:“含金量”“含新量”不斷提升 中國經濟新動能加速形成
中國經濟微觀察: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經濟“壓艙石”“助推器”作用凸顯
中國經濟微觀察: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優勢互補形成實踐價值 互利共贏收獲亮眼成績
中國經濟微觀察:綠色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 加速深挖“第二礦山”潛力
中國經濟微觀察:新機遇、新趨勢匯聚新動能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中國經濟微觀察:消費市場亮點頻現 發揮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經濟微觀察:一季度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奮力一跳”能夠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中國經濟微觀察:我國外貿開局有力、起勢良好 有望延續穩定增長勢頭
中國經濟微觀察: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 透視中國經濟向“新”力
中國經濟微觀察:乘勢而上再出發 中國品牌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
中國經濟微觀察:中國新能源產業活力涌動 優質產能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微觀察:開放合作是唯一選擇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指控不實
中國經濟微觀察: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堵點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經濟微觀察:為什麼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權威部門解讀
中國經濟微觀察:“兩新”加力政策促進消費需求 帶動多領域增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