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周四大跌,上証指數創近半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並失守2100點關口。隔夜外圍股市及大宗商品挫跌打擊市場信心,同時宏觀經濟數據披露在即,引發投資者的觀望情緒,此外本周再現資金淨回籠,資金面緊張也抑制反彈。
數據公布前大盤深幅調整,是洗盤還是跌勢確立?本期《投資論道》欄目特邀首創証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和西南証券(600369)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共同分析后市。
王劍輝(首創証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現在市場普遍預期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將會出現明顯改善,所以此前主力資金在數據公布前的挖坑行情中非常謹慎,周四借助外圍股市大跌才得以將坑挖大。預計周五公布的工業增加值增長數據接近10%,可能在9.8%到9.6%之間,好於9月份水平﹔CPI將維持在2%左右,消費增速可能回升到14%左右。在這種背景下,股指會借機出現反彈修復行情。
一般而言,挖坑是在數據公布之前,而數據公布之后則會出現顯著上漲,特別是數據出現明顯改善情況下。主力資金在此前幾個月數據公布前都會挖坑,如果數據不比預期更差,或者跟預期相近,公布以后股指就會出現回升。這次預期數據可能比預期要好,在這種情況下反彈的幅度會比之前更大。
投資者對未來趨勢判斷的差異比較大,而差異造成機會。周五的短期交易機會應該比較豐厚。
張剛(西南証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周四大盤成交低迷,表明主力資金的誘空做得相當失敗,沒有拿到太多籌碼。現在給機構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毫無疑問肯定會印証中國經濟保持回升態勢,各項利好數據將提振市場反彈。
一般而言,利好政策疊加效應的出現需要時間,而在經濟企穩的信號出現后,主流機構也有一個建倉期。如果成交沒有出現放量,建倉期就需要用時間來換取,大盤現在就處於這個階段。從三季報的統計情況來看,部分機構由於誤判形勢出現減倉,目前股票籌碼有補庫存的需要。
目前機構投資者對於周期性行業和消費類行業各有側重,在行業上的分歧相當大。從各類機構持倉比重來看,國家社保基金和外資QFII對四季度相當看好,但是其他機構不認同,但從歷史經驗來看社保基金把握大盤趨勢的准確度更高。而個股和行業選擇上,QFII的眼光更為准確,如果選擇中長期建倉品種,QFII的持倉更具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