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解讀)兩個“翻一番”意味著什麼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同步發展新指標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張旭東、韓潔)針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這兩個指標同步提出,重若千鈞,內涵豐富,不僅引起與會代表熱烈討論,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個是經濟總量指標,一個是人民生活指標,指標設定以2010年為基期,這兩個指標的指導性、方向性更加鮮明,尤其是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分量更重,彰顯出今后我們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准確把握本世紀頭20年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提出的宏偉目標。目前距離2020年還有8年時間。胡鞍鋼表示:“這兩個目標的時間段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后10年,目前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無疑更具現實意義和操作性,必將激發起我們奮進的力量。”
翻閱前十年的兩次黨代會報告,從十六大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難發現,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也在不斷發展、完善,目標更高,標准更嚴。
雙指標同步提出,體現了明確的政策導向。“這說明我們不是一味追求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而是下決心更加重視居民收入的提高。這也意味著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挂鉤,廣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收益。”十八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說。
“從這兩個翻一番的指標看,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也充分考慮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標設定合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
“僅從速度上看,其實並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李揚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要實現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隻要經濟年均增速達到6.9%左右就可實現GDP翻一番目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展要求會更高一些,粗略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十六大以來,年均經濟增速超過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8.1%,是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這向外界傳遞出未來中國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號。”李揚說。
值得指出的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來看,中國未來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實並不低,甚至在主要經濟體中仍會保持“一枝獨秀”的態勢。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雖不高,但其著力點在於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十二五”規劃中已將年均經濟增速預期指標設定為7%,將城鄉居民人均增長預期指標提升至7%以上。“事實上,這兩個指標也已綜合考慮‘十二五’規劃安排,並互相吻合。”胡鞍鋼說。
十八大報告在提出兩個指標的同時,也將更多筆墨放在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這向外界傳遞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大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心。
“這兩個翻一番指標和其他指標,構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的一個有機整體,總體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勾勒出一個幸福中國的美好圖景。”十八大代表、山東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