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企业研究】华为:“疯狂工作”企业的真容【3】

2014年02月17日08:50    

军人出身的创始人

在曾经是欧美企业独霸天下的信息通信领域,中国企业的崛起曾一度成为了引发新摩擦的导火索。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于2012年10月发布报告,称华为和中兴有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敦促美国的通信运营商停止与这两家企业交易。突如其来的“黄祸论”震动了全球通信行业。

因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是军人,美国政府一直怀疑华为参与间谍行为。有报道称,美国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2013年12月访韩时,曾与韩国政界人士举行会谈,对韩国的通信运营商决定采用华为的通信设备表示了担忧。

尽管华为的高管反驳称“美国政府的主张没有任何证据”,但这无法阻挡一些企业响应政府的要求,已经决定收购美国第三大通信运营商Sprint的软银就表示将不再采用华为的通信设备。华为如今的确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阻碍。

而且,创始人任正非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给人留下神秘印象,这也成为了外界对华为产生诸多猜测的一个原因。任正非仅凭一代人的努力,就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任正非1944年出生于贵州,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在裁军大潮中,任正非于1983年复员,进入了在深圳市从事住宅开发的深圳南海石油。

或许是因为离开军队后不适应民营企业的文化,几年后,任正非被深圳南海石油集团解雇。当时,任正非与另外五人一同创办华为,开始在他居住的深圳南海石油集团的宿舍进口并销售香港企业制造的交换机。

当时,被指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掀起了创业潮,华为的同行多达近1000家。令华为发生转变的契机出现在1990年。因为提供交换机的香港企业被收购,华为的销售代理权也成了一纸空文。

于是,被逼上梁山的华为开始自己开发交换机。当时,任正非曾用悲壮的决心来鼓励员工,他指着会议室的窗户说:“如果研发失败,我就跳楼。”正是这个时期,为华为铸就了哪怕在办公室躺睡袋也要如期交货的“艰苦奋斗”精神。

对于任正非其人,为通信设备等生产外壳的光荣机电(深圳市)的董事长、与任正非一家有交往的中辻四郎给出的评价是:“朴实,而且和蔼可亲。”总是穿着工作服在卡拉OK高歌《北国之春》、每次到日本都嚷着要去拉面馆,任正非的做派与其说是大企业的经营者,反倒更像是小工厂的老工人。“从来感觉不到他与军队有什么关系”。

2013年10月,华为的好朋友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右)来到位于深圳的华为总部,任正非亲自进行了高层营销

2001年任正非访问日本时,经营顾问竹内伦树曾给他上了几天课,内容是日本企业的经营方法。对于任正非,竹内有着不同的印象。当时,因为担心华为在快速发展中趋于官僚化,任正非对丰田等日本企业的人事制度表现出了强烈关注。竹内说,他当场向同行的下属下达指示的身影“只有领袖一词可以形容”。

向海外子公司推广员工持股制度

在凭借独有的公司治理和利润分配机制成为中国的行业霸主后,华为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阶段,那就是从主打成本竞争力的出口型企业向调动全世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全球化企业转变。

副董事长胡厚崑指出,“过去的华为是坐镇中国、辐射式地向各国派遣物力和人力的国际企业”,而真正成为全球化企业,“就要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获得必要的能力,拥有能在各个网点之间调配经营资源的网络”。

胡厚崑表示,向海外推广员工持股制度是成为全球化企业最重要的手段。过去,员工持股制度只适用于中国籍员工,从2012年开始,华为推行了同样适用于非中国籍员工的新的利润分配制度。现在,新制度已经覆盖80多个国家,华为计划在2014年底之前,把这项制度推广到其开展业务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竹内透露说,在2001年参观日本大型电器企业的创业纪念馆之时,任正非十分厌烦那些赞美创始人经营理念的展示内容,当时他小声说:“经营是展望未来,不能一味依靠过去。”十年后的今天,日本电器企业与华为的业绩已经有了无法填补的差距。任正非这种不受过去约束的经营姿态,能在瞬息万变的通信市场上取得胜利,或许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作者:白石 武志,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推荐新闻区

商务部明起对三国进口浆粕征收最高达50.9%的临时税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