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08日09:45
【新闻链接】
NeuroSky运用脑波传感器实现无需受光/发光元件的脉率检测技术
铜网方式取得进展
电阻相对更低,而且支持70~80英寸级大屏幕的,是金属网方式。继日本触摸面板研究所、松下、大日本印刷之后,凸版印刷也于2013年11月宣布,将量产采用铜布线的金属网(铜网)式触摸面板。同年10月中旬,该公司开始向市场投放用于液晶一体型个人电脑的21.5英寸产品。其薄膜电阻值仅0.1~6Ω/□,还支持70英寸的大屏幕。通过把铜布线的宽度缩窄到3μm,以及在铜布线表面实施“黑化处理”等措施,解决了配备触摸面板时会看到铜布线的问题。
今后,采用铜网方式的触摸面板厂商将继续改善制造方法,以解决波纹和斑纹等影响美观的问题,并进一步推进薄型化和低成本化。具体而言,今后将把现在采用两张薄膜的构成改为一张。采用两张薄膜时,要粘合分别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两张带铜布线图案的薄膜,但粘合时的位置偏差会导致波纹和斑纹。
而只采用一张薄膜的话,是在一张薄膜的两面形成铜薄膜,对两面统一曝光,同时形成分别用于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布线图案。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省去了粘合工序,能消除粘合时的位置偏差造成的波纹和斑纹。另外,还能削减薄膜数量,有助于触摸面板实现薄型化。而且,只需一道曝光工序,还能降低制造成本(图7)。
图7:铜网方式的性能提高
铜网方式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薄型化、低成本化和视认性取得进步。(图由凸版印刷提供)
采用铜网方式的触摸面板厂商为实现单薄膜构成产品的量产,已在展开行动。例如,凸版印刷于2013年10月采用了双面统一曝光设备。另外,台湾介面光电(JTouch)公司于2013年11月宣布,开始量产采用一张薄膜的铜网方式触摸面板。包括按照屏幕尺寸进行切割在内,该公司以一条龙工序制造产品(图8)。已开始在台湾月产能5万m2的生产线上量产,计划2015年之前在台湾构筑月产25万m2的量产生产线,2016年之前在中国大陆构筑月产20万m2以上的量产生产线。
图8:在薄膜传感器上自动贴粘接薄膜的装置
FUK开发出了在卷状薄膜传感器上贴粘接薄膜(OCA),然后剪裁成适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尺寸的自动装置。介面光电公司采用了该装置。(摄影:FUK)
银纳米线对准个人电脑用途
在大尺寸用途的新市场中,主要瞄准30英寸以下画面尺寸的,是采用银纳米线方式的企业。主要瞄准个人电脑用途。这是因为,如果画面尺寸在30英寸以下,薄膜电阻值比铜网高、达到30~90Ω/□的银纳米线也能应对(图9)注2)。
注2)市场调查公司预测,“大型触摸面板目前的用途为个人电脑”(矢野经济研究所日本Techno Systems Research)。“商务用途的个人电脑无需触摸面板,但在消费类用途方面,触摸面板的利用有望扩大”(矢野经济研究所CMEO事业部部长相原光一、高级研究员兼经理船木知子)。
图9:瞄准液晶一体型和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市场的Cambrios Technologies公司
供应银纳米线用油墨材料的Cambrios Technologies公司,力争获得可使用薄膜电阻值为30~90Ω/□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液晶一体型和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市场。(图由Cambrios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
据美国银纳米线油墨厂商Cambrios Technologies公司介绍,2013年初,LG电子投产了配备银纳米线方式23英寸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和液晶一体型个人电脑。同年10月,联想发布了配备20英寸产品的液晶一体型个人电脑。Cambrios公司为提高触摸面板厂商的易用性,与日立化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具备银纳米线油墨层和感光层双层构造的转印型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Transfer Film(TCTF)”。日立化成已从2013年10月开始量产TCTF。只需把该薄膜转印到基板上,进行曝光和碱性显影,无需真空工艺即可制造触摸面板用传感器。
随着量产时机的成熟,周边材料的提案也相继出现。日产化学工业开发出了通过在银纳米线薄膜上进行涂布,可降低雾度的高折射率材料(图10)。其特点是,利用可进行涂布的高分子实现了1.79的高折射率。据说该材料可使薄膜电阻值为100Ω/□的银纳米线薄膜的雾度降至基本看不到的1以下。
图10:降低银纳米线的雾度
日产化学工业开发出了通过在银纳米线传感器电极上进行涂布,可改善视认性的涂布型高折射率材料。(图由日产化学工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