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中国污染危机(完)超越政冷经冷:日本经验可成为中国前行的路标【2】

2014年02月20日08:28    

污染的一部分也有日本的责任

日本可以做的,比方说提供环境行政管理经验。但一位日本地方政府的官员透露说:“中国政府已经学到了日本的所有经验。现在需要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措施。”

以北京市和东京都于2013年10月举行的讨论会为例。讨论会的主题是柴油车的排放限制,但他们希望了解的,并不是限制本身。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具体实施的做法。东京都先于国家,自行实施了限制,在此之后,东京都是如何带动千叶县、神奈川县等周边三县,扩大实施范围的?

在现在中日关系处于冰冷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处在 “现在不便做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国际协作”的气氛中。但是,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受益的不只是中国。其中还蕴含着可让变凉的中日经济交往转暖,甚至隐含稳定外交的可能性。

其实,中国政府的不少官员都表示,在中日关系之中,“唯有环境问题可以另说”。中方有明确的需求,日本企业也能从中获得商机。

在此之前,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的环境业务绝对算不上成功。面对成本竞争力占优的中国企业,日本企业在很多领域上都一败涂地。但现在,风向要变了。

理由是,今后中国的环境限制将会愈发严格。日中环境协力支援中心社长大野木升司认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将会渐渐跟不上限制的要求”。

这样迹象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以北京市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为例。这项标准十分严格,污水必须净化到与河流相同或更高的洁净度之后才可排放。其中包含通过排放净化水,改善污染河流水质的想法。就目前而言,恐怕中国还没有哪个企业拥有这种高水平的处理技术。

但是,不能把中国的环境问题单纯看成是一个商机。

按照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地区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大原利真的估算,“困扰中国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的NOx(氮氧化物)有5%最终用于日本的消费”。

有这样一个例子,日本销售的狗粮中会添加“维生素K3”。中国生产的维生素K3在全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人工合成的制造现场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环境问题是“人类公敌”

作为世界工厂壮大起来的中国一方面产生了污染,一方面也支撑着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事不关己。也不是一味指责来自中国的跨境污染就可以解决。日本需要认识到,对于中国的污染,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在东西冷战即将结束的1980年代末,当时的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曾把地球的环境问题称为“人类公敌”。在那个经济交流和外交都陷入僵局的时代,“环境”成为了推动东西对话的一个主题。

这样的格局同样适用于现在。中日领导人会谈虽然难以实现,但在2013年的春天,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顺利召开。对话的窗口依然敞开。

现在,日本或许也应该以环境为轴心,重新建立良好的中日关系。毕竟扰乱民众日常生活、威胁健康的环境污染是超越了外交和经济问题的人类共同的课题。(作者:山根 小雪,上海支局 坂田 亮太郎,宫泽 彻,日经技术在线!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推荐新闻区

商务部明起对三国进口浆粕征收最高达50.9%的临时税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