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光伏行業發展狀況不佳,企業虧損嚴重。如在晶硅電池方面,上游硅料除了幾家萬噸級的企業,有8成的小型企業停產,下游組件企業停產4成﹔薄膜電池企業雖未受歐美雙反影響,但國際市場萎縮,也大多停產。
據江西省科技廳介紹,目前,光伏產業發展無序,產能過剩的現象嚴重。江西光伏產業產量居前的五大龍頭企業整體發展均不理想,前三季度合計完成產值僅為去年同期的82.9%,利潤和出口同比下滑了四成左右。
河北省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引發量價齊跌。2012年上半年河北省出口太陽能光伏電池和電池板9.24億美元,同比下跌25%。而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價格較2011年初下跌44%至71%。
從2011年三季度開始,國內的光伏行業開始出現普遍性虧損,國內的光伏企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河北工業經濟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河北光伏產業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下降。其中,英利、晶龍兩大集團1至9月主營業務收入188.52億元人民 幣 ,較 上 年 同 期 減 少150億 元 ,同 比 負 增 長22.66%﹔利潤總額同比減少50億元,由去年同期盈利21.38億元下滑為虧損16.26億元。
由於過去四個季度連續虧損,光伏巨頭英利集團在今年依舊很難擺脫虧損的局面。不過,在英利集團首席財務官李宗煒看來,公司的財務狀況從今年四季度開始變好,明年上半年能夠實現扭虧。因為英利正在逐漸擺脫過度依賴歐洲市場,三季度德國市場的比重下降到了40%左右,而中國市場的比重上升到了30%多。同時,隨著發電成本的逐步下降,海外新興市場發展十分迅速。
李宗煒表示,“光伏行業過去5個季度一直在水下生存,要想一下子露出水面難度很大。但明年英利應該能夠做到浮上水面。”
- 光伏產業“寒冬”中迎來新曙光
- 國內市場啟動邁出關鍵步伐 我國光伏產業迎來新曙光
- 投資人稱光伏產業已敗相畢現 180家企業將倒閉
- 中國光伏業在困境中自救求存
- 國內光伏產業需理性“救贖”
- 探診光伏內外雙重依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