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3日09:05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中國在以驚人速度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大的課題就是提高發展的“質”。隨著新一屆政府的啟動,在中國出現了充分發揮日本企業所擁有的“質”的大好機會,隻要能夠保持冷靜的姿態,對日本而言也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2012年12月底,全國商務工作會議閉幕。與每年12月初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同,中外媒體很少對該會議進行報道。
會上,時任商務部部長的陳德銘宣布,目前正在探討修訂外資“三法”。外資“三法”指的是《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及《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在中國經濟順利發展的局面下,外資的對華投資卻面臨嚴峻形勢。2012年,通過對華投資設立的外資企業為24,925家,比上年減少了10.1%。對華投資額為1117.2億美元,比上年減少了3.7%。
而且,問題不僅僅在於“量”。“質”的下降也重新受到關注。2003年,日本、美國及歐洲的對華投資額佔整體的3分之1,但2012年已經降到了14.9%。
對於力爭實現產業結構高度化的中國來說,期望各發達國家的企業,特別是國際企業的對華投資發揮重要作用,這不僅僅是金額和項目數量等具體的“量”。雖然一直籠統地說美歐日,但在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中,從投資項目數及投資額來看,接近一半是來自日本的投資。對於中國來說,日本企業的投資行動具有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
據報道,去年高檔車市場創下了增長30%的記錄,但在如此大好形勢下,沃爾沃的銷量卻減少了接近11%。這與在不利的外交及政治環境中被迫陷入苦戰,卻依然發揮了巨大潛力的日本企業相比,其間的“實力”差距顯而易見。
很顯然,能夠洞徹這些狀況的就是中國市場。可以認為,修訂外資“三法”必定也會充分考慮到日本企業這一因素。
佔“國內生產總值1成”的中國業務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來說,中國業務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成。對於日本的發展戰略來說,中國業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發展中日經濟關系,將對日本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下面來看看具體數據。
2011年度的日本對華出口額,包括香港在內高達16萬億日元。日本經濟產業省所做的海外業務活動基本調查顯示,2011年度,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總銷售額預計將達到38萬億日元左右。也就是說,2011年度,日本企業在日本和中國生產或者經營的產品針對“中國”這一客戶的總銷售額為54萬億日元。將之單純與2011年度的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比較,相當於10%多。如果日本企業將對華業務的銷售額順利增加2成,增加部分的金額就會達到10萬億日元。其規模可與安倍政權在補充預算案中提出的經濟對策相匹敵。由此很容易理解,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對日本的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對於日本來說,對華出口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佔其出口總額或者日本企業海外市場銷售總額的2成左右。而且,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增長,因此,今后日本的中國業務也有望實現大幅增長。到2012年6月,日本的對華投資累計擴大到839.7億美元,其原因就在於此。
如上所述,中國業務在日本經濟中佔有重要比重,但反過來,從中國的角度看,能夠取得如此“量”的業績,其基礎是日本企業高度的業務品質,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