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世界盡頭”的27年】(4)堅持留在“高危地區”的4萬人

2013年06月14日11:03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2013年4月26日。27年前的這一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令人震駭的事故。此次記者走進到仍威脅著人類生活的核事故現場進行了採訪。還走訪了周邊的污染地帶,並對發生了同樣核電站事故的日本福島縣的未來進行思考。

俄羅斯布良斯克州新濟布科夫市位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東北方,距離約為175公裡。

 

新濟布科夫市的中心街區

這是一座與白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城市,流動交易較為發達。這裡沒有特別的觀光和商業設施,外人很少到這裡。

這座遠離“爆炸中心”的城市也受到了“核垃圾”的污染。與距離核電站較近的普裡皮亞季最大的不同點是,“27年來一直有人在這居住”。雖然政府也給了當地居民遷居的權利,但仍在這居住的人和搬回來的人還是很多。

目前,市區某測量點的輻射量仍能達到每小時0.5微希弗,這一數值是自然輻射量的10倍左右。全年將達到3毫西弗以上,遠遠超過了當地法律規定的每年1毫西弗的污染區輻射量標准。

由於風向等的影響,該市十分不幸地成為輻射高危地區。但如今在露天的早市上,當地出產的漿果及蘑菇干等隨處可見,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當地居民說:“不知道露天銷售的東西是否接受過仔細檢查。但超市銷售的東西已接受過檢查,所以不擔心。”

在前蘇聯即將解體前的1991年,距核電站事故發生已過去5年時間,前蘇聯全境的詳細污染地圖終於制作完成。由此,許多市民也意識到了該地區污染的嚴重性,但卻為時已晚。在此期間,小兒甲狀腺癌多發,核輻射的影響已開始顯露出來。

 

露天銷售蘑菇和漿果

同時當地開始進行輻射去污作業。對屋頂進行了翻修,並在學校和住宅周圍鏟除了25厘米厚的土。大部分裸露的地面都用瀝青覆蓋了起來。然而輻射量卻僅降低了約15%。不過,在去污作業開始之前實施的學齡兒童外出限制,現在已經全部解除。

福島縣的很多地方政府仍在為污染土壤的存放場所而苦惱,而新濟布科夫市在輻射量高於市區的地區建造了存放設施。如今已封閉起來,幾乎沒有市民知道它的具體位置。

順便一提,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自身的“核垃圾”還一直存放在核電站內。很多當地人認為:“污染物質埋藏在污染地區是最合理的。”

以欺騙方式供應污染作物

受核電站事故的影響,新濟布科夫市的產業蒙受了巨大打擊。實際上,該市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周邊地區有著非常類似的產業形態。多為以農林畜產業為中心的第一產業,或者生產工業產品的第二產業。

該市森林合作社負責人表示,唯獨林業“通過新開發污染程度較低的土地,得以較早地恢復了生產。”

遭受滅頂之災的是農業和工業。當地農產品主要種植黑麥和馬鈴薯等。受污染的農田有20萬公頃。由於污染面積過大,農田基本上沒有進行去污。

農業從業者透露:“通過施加磷肥和鉀肥,得以將銫最多清除了一半。但即使向市外供貨也賣不出去。雖然實際上隻能地產地消,但是在當地能夠賣出去也是在事故發生經過了10年后以后。”

另一方面,還有傳聞稱,農業從業者將當地作物與其他產地的農作物混在一起,通過掩蓋產地的方式,向莫斯科和海外供貨。

烏克蘭基輔的超市

工業領域,前蘇聯最大的火柴工廠、家具工廠和罐頭工廠都在新濟布科夫市附近,但在1990年代前期就全都關閉了。員工失業,政府失去了稅金收入。雖然距離核電站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27年,但當地產業界遭受的重創仍未痊愈。

在農作物因謠言而產生損失、產業遭受影響方面,新濟布科夫市與福島有十分相似之處。在事故已經過去27年的今天,當地還要繼續與“核垃圾”作戰,這不禁令人覺得十分殘酷。

無論如何也要“留下”

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與核垃圾共生”的現實情況。

其中之一便是豐厚的補償體制。事故發生前新濟布科夫市居民有4.5萬人,其中大約有5千人移居別處,俄羅斯聯邦政府為遷居者建造了一座新城,而非臨時住宅。並提供最高檔次的基礎設施,為他們免費提供全新住宅。關於搬遷費用及留在原地的一切家具什物等,基本上予以全額補償。這樣一來,很多年輕遷居者認為,與其待在經過了20多年仍然很“危險的故鄉,不如前往既安全又安心的新天地”。

然而,大多數市民沒有選擇搬到別處去。“葉落歸根”,在戀鄉情結方面,無論日本人還是俄羅斯人都一樣。

但是,放射線會侵害身體。新濟布科夫市甲狀腺癌預防中心的Elena醫生提供的殘酷數據顯示,65%的居民被診斷出甲狀腺異常。

Elena醫生透露:“從醫生的立場來看,不能說這個城市是安全的。這裡的環境特別不適合兒童以及懷孕的女性居住。雖然甲狀腺癌高發期已經過去,但今后以其他癌症為首的多種疾病患者會不斷增加,這一點也必須考慮到。”

 

至今兒童仍有遭受輻射的風險。拍於新濟布科夫市醫院。

市民也沒有放過這一現實問題。從2000年代初期起,市民團體開始主辦旨在保護兒童不受輻射的夏令營。不僅是新濟布科夫市,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污染區也在開展這項活動。

在校生每年利用暑假,到海外(瑞士及英國等)以及國內的安全場所生活1個月左右。Elena醫生說:“其實最好是到別處待上2∼3個月時間,但即使隻離開災區3周的時間,也有減少內部輻射量的效果。”

提供夏令營營地的是接收地的當地企業。作為貫徹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舉措,這些企業一直在開展這種活動。企業將未使用設施的一部分作為“休假村”提供,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

而且,孩子們每天並不只是玩耍。

夏令營還安排了在當地學習語言、了解輻射相關知識的教育項目。這對於此前不了解外部世界的農村兒童們來說,是培養國際視野的好機會。

主辦夏令營的市民團體主席Pavel說:“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不一定會發生完全相同的事情。然而,我們現在的情況肯定有一部分會在25年后的福島再度發生。為了讓日本從我們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中吸取教訓,我們希望日本專家以及政府人士多來這裡走走,和我們共享相關信息。”

 

切爾諾貝利

至此,記者為大家介紹了俄羅斯新濟布科夫市居民“與核輻射共存”的情形,將在下篇文章中介紹烏克蘭污染區採取的相關舉措。(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編:周素雅、劉陽)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