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的困局與突破

2013年05月31日08:3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鬆下、索尼和夏普,誓言要為家電業務“止血”

日元飛速貶值,幾家歡喜幾家愁

告別“鐵飯碗”的日本員工:在不安中重新啟程

日本的制造業真的是“品質過剩”嗎?

索尼計劃2014年度使移動業務的營業利潤率達到4%

 

全球太陽能發電系統市場正逐年擴大。同時,由於能源安全和防止全球變暖問題在各國益發受到重視,太陽能發電也開始受到社會普遍關注。

以往,以德國為中心,歐洲各國通過電力收購制度(FIT)等,主導了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普及,此外,美國也通過RPS制度及稅收抵免制度等推動了普及。

日本以前一直通過提供補貼,推動住宅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普及,但自2012年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固定價格收購制度以來,百萬瓦級太陽能發電設施及產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設迅速擴大。

另一方面,作為主要供應商,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迅速崛起,中國大陸廠商與台灣地區企業共同佔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過去居於全球頂級水平的日本廠商已經被這些新興企業超越,陷入了低價競爭的苦戰之中。不過,造成這種局面的中國企業同樣也面臨著嚴酷的競爭。

新企業接連涉足導致供應過剩

2013年3月,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破產,相信許多人對這則新聞依然記憶猶新。此外,英利綠色能源公司、天合光能公司、晶澳太陽能公司、晶科能源公司及賽維LDK太陽能公司等知名企業的季度結算也相繼出現赤字。

許多廠商背負巨額債務,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償還期限相繼到來。雖然部分企業通過與出資者協商而延長了償還期限,但將來能否順利償還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而另一方面,也出現了相關企業國有化的動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等國有企業及當地地方政府有關方面以項目開發及維持就業的名義,向太陽能電池廠商出資,通過掌握經營權推動重組。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以歐洲為中心,FIT制度等獎勵措施的魅力減退,導致需求停滯乃至后退﹔過多的設備投資導致太陽能電池工廠開工率下降﹔以及激烈的低價競爭等惡性循環依然存在。

顯然,目前太陽能發電這個新產業完全由政策主導,一方面在創造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新涉足企業增多導致供應過剩,兩者之間處於失衡狀態。

許多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都是專門生產太陽能電池單元或模塊等太陽能發電系統部件的企業,由於資產負債表日益惡化,因此重視“銀行可融資性”的機構投資者開始慎重考慮其業務的風險大小。

那麼,中國政府對於這種情況又是怎麼考慮的呢?

近幾年,中國為實施可持續能源政策及全球變暖對策,公布了各種舉措及目標值。最近,國務院制定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降低對原油進口的依賴,並且到2015年,使包括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擴大到394吉瓦,到2020年提高到佔能源總量的15%。

中國國家能源局在《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太陽能發電系統累計裝機容量到2015年將提高至21吉瓦(目前正在探討進一步提高到35吉瓦),實現倍增,到2020年提高到50吉瓦。

根據這個規劃,除了原有補貼制度(金太陽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等),中國還於2011年開始實行“全國統一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杆上網電價”,轉而積極擴大內需。

也就是說,對於正苦惱於開工率下降的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來說,以前需求較小的本土市場(尤其以百萬瓦級太陽能設施為中心)正在迅速擴大,由此制造工廠的開工率有望再次得到提高。

(責編: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