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2萬快遞員路上生活 沒空上廁所水都不敢喝【2】--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滾動

圖:看2萬快遞員路上生活 沒空上廁所水都不敢喝【2】

2012年11月15日14:23    來源:河北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快遞協會沙迪副秘書長給河南商報記者算了筆賬,目前,全國每天快遞行業社會運力處理量是1800萬到2000萬包裹。馮衛平的表弟馮偉和舅舅宋營安負責分揀,基本流程是先用掃描器把單子掃描存儲進去,然后按區域挨個分堆。

河南每天2萬快遞員在路上 沒空上廁所水都不敢喝

  網購的發展讓快遞行業的蛋糕越來越大

  快遞市場擴張有多快?一家快遞公司的分部經理馮磊說,看看他的交通工具變化你就感覺到了。

  2009年,他用一輛電動車收件、送件。

  2010年,他用上了三輪摩托車,一天收的快件,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要拉三四趟。

  2011年,他添了一輛廂貨,12個員工基本每人一輛電動車,但這還不夠,經常需要借車去倉庫送快件。

  人物

  大區經理 馮磊

  一直在招人,但一直都缺人

  馮磊是中通快遞鄭州東建材鄭東新區分部大區經理,昨天早上6點,當記者跟隨馮磊來到中通快遞位於連霍高速北邊的倉庫時,不少工人已經在傳送帶旁站了12個小時。

  “干快遞很累。”在一天當中,馮磊不止一次說起這句話。

  因為做起來太累,員工流動性極大,作為一個分部經理的馮磊,不得不常年招人。“一直在招,但一直都缺人。”

  “網上購物的人越來越多,電商也在遞增,我們的快件就隨著增加。工人送快件,都不是走路,是跑著。”

  這樣的強度,使得不少工人在“體驗”了幾天或者兩個月之后,就會離開。即使送的快件越多意味著拿的工資越高,他們也撐不住。

  而在“雙11”這樣的強促銷節日,快件增加更為明顯。所以,身為一個分部“老板”的馮磊,經常要騎上電動車,和員工一起去送貨。

  昨天下午2點,馮磊派出去的車第二次從倉庫拉回了近300個快件。按照中通的規定,每次快件的中轉都要經過掃描上傳至電腦,以隨時跟蹤快件,而且方便客戶查詢。和馮磊一起卸貨時,同樣的時間,馮磊掃描了162件,而記者身邊堆起的快件,隻有68件。

  “都是練出來的。”3年前,馮磊來到鄭州進入快遞行業。他隻上過一天初中,14歲便出來闖蕩。最早的時候,一個人便是一個分部,后來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員工,現在手下有了十幾個人,但馮磊還是要經常變身為快遞員。

  買車速度趕不上快遞發展速度

  下午3點,記者和馮磊開始去送快件。還是在3年前,馮磊靠著一輛電動車開始做快遞。“我從進入快遞就是分部經理,不過那時隻有我一個人,邊送件邊開發業務。”

  說起為什麼選擇快遞這個行業,馮磊說,覺得網購這麼流行,這個行業應該不錯。

  很快,他招了第一個工人,每天,馮磊去送件,工人扛著袋子去收件、開發業務。電動車不夠了,又沒錢買車,馮磊花了3個小時,從周口西華縣老家把一輛三輪摩托開到了鄭州。

  2010年1月1日,馮磊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當時快遞發展很快,一天收的快件,用一輛三輪摩托要拉三四趟。”

  一年多之后,馮磊又增加了一輛廂貨,自己也買了輛轎車,12個員工基本每人一輛電動車,但這還不夠。“忙的時候,經常要借車去倉庫送快件,計劃再添一輛車。”

  今年8月,中通快遞搬了新倉庫,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是之前倉庫的兩倍,又從物流公司借了好幾輛9.6米長的大貨車。

  “倉庫5年換了5次,一年比一年大。昨天晚上我們加租了9輛車,今天估計還得再多租幾輛。”馮磊說。

  過去的3年,馮磊說是快遞行業快速發展的3年。“我就覺得這個行業讓我有事情做,我想把它做好。”

  人物

  快遞員 宋營安

  每個分部都配手持終端,快遞門檻越來越高

  宋營安今年36歲,干快遞3年多了。他皮膚黝黑,長期騎電動車在外面吹風,右手小指上還有凍瘡留下的痕跡。

  前年冬天,他去東建材送件,客戶讓他等幾分鐘。結果,一下等了倆小時。因為這名客戶的快件是貨到付款,宋營安說,得付60元,客戶覺得貴,不願意支付。一番爭執,客戶沖宋營安揮起了拳頭。宋營安撥了110,客戶跑了,60元也打了水漂。

  “經常會碰到客戶不理解我們的情況。”宋營安說。

  “快遞剛開始時不太規范,不注意違禁品,中轉派件也不及時,現在管理很嚴格,丟了快件得自己賠錢,派送慢了客戶會投訴。”宋營安說。

  河南的快遞公司不像南方省份那樣,要求每個業務員必須有面包車,但從事快遞業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手持終端器推廣后,每個分部必須配備。在分揀掃描后,2分鐘內將數據上傳網絡,便於快件跟蹤。

  為搶佔市場,最低價壓到5元

  “這是我的名片,以后要寄快件可以給我打電話。”鄭汴路一售樓中心裡,宋營安把快件送到后,又向屋裡的每個人發著自己的名片。

  除了派件,快遞業務員還得開發新客戶。如今,民營快遞公司不僅有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三通一達”,還有會通、天天等公司,競爭很厲害。

  為搶佔市場,各個公司一般都向大客戶調低了價格。“最低價已經壓到了5元,如果是偏遠地區,我們會賠錢。”馮磊說。

  每份快件的利潤,從5毛到1元多,有時甚至賠錢。

  河南雖然交通便利,但快遞物流業比廣東、浙江等南方省份要落后很多。“南方一些省,郵政管理局為了避免這種惡性競爭,統一規定了民營快遞的價格,不知道咱們這兒以后會不會也這樣。”馮磊說。

  人員層次低,需要有水平的引導者

  宋營安那裡常年招收快遞業務員,一般都是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不要求學歷。所以,快遞業務員們大多沒啥文化,但很多人干了幾天后,都嫌累,不願意干了。

  “因為人員流動太快,以前想給業務員們買保險,可是一交就是一年,人干幾天就走了,錢就白交了。”馮磊說。

  最近,他們和保險公司談好了,給員工買的保險,如果員工辭職了,可以將保險轉移到新人身上。

  “很多分部其實都很脆弱,隻要發生一次大的交通事故或者人員傷亡,分部就會頂不住。拉件的廂貨上的保險比自己家車的保險還貴。”馮磊說。

  快遞發展很快,但馮磊認為,電商發展更快,快遞發展再快,還是跟不上。

  宋營安一心看好快遞,“現在吃、穿、住、行都能在網上買,網購會越來越發達,快遞的前景會很好。”

  現在,不時有大專生應聘快遞公司,“快遞發展需要高學歷、有水平的引導者。”宋營安說。

(責任編輯:張文婷、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