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7日16:06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能源地图】泰国:生物质利用取得进展,电力收购推动太阳能发电增加
【2013能源展望】(4)风力:中美紧追欧洲,日本在部件领域保持优势
与植物一样,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燃料——这种梦幻般的技术能够量产出“无碳”环保燃料。电子企业凭借新思路,实现了与植物相当的效率。
“这是算错了吧?”2012年2月,在位于京都的松下尖端技术研究所,羽柴宽研究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计算机得出的结果,该研究所开发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0.2%。这相当于丰田中央研究所开发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在半年前,也就是2011年9月创下的0.04%世界纪录的5倍。
效率堪比植物
环保材料研究组项目经理山田由佳介绍说:“因为光催化剂采用了全新材料,数值的增加在意料之中,但没想到会如此之高。0.2%基本与柳枝稷(一种杂草)的光合作用同级,这也就意味着达到了与植物相同的水平。”
植物的叶绿素具有吸收阳光,把二氧化碳和从地下吸收的水分转化成氧气、淀粉和糖等养分的作用。与之相同,使用特殊的催化剂,按照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消耗二氧化碳,制造燃料和化学原料的技术就是人工光合作用。与利用植物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一样,生产燃料时消耗的二氧化碳与燃料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理论上可以实现燃料的“无碳”量产。
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成使用阳光制造氧气的“光反应”和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等物质的“暗反应”。 |
山田总监说:“有数据显示,植树造林1公顷1年可以减少10吨二氧化碳,这种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如果铺设1公顷,在理论上可以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现在,该系统生成的产物是染料和香料的原料——有机化合物甲酸。如果铺设1公顷,1年可制备甲酸为9000升。在未来2年,该公司计划继续进行开发,不再利用该系统制备甲酸,而是制备与之等量的酒精。
制备的过程如下。首先,向没入水中的光催化剂照射阳光,把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其间同时还会产生电子。氢离子移动到交换膜上,电子通过电线移动到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的光催化剂上。此时,二氧化碳从外部输入,与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甲酸。电子在二氧化碳与氢离子生成甲酸的过程中被消耗掉。
植物的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①在阳光作用下将水分解成氧气、电子、氢离子的“光反应”;②消耗分解电子、氢离子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等物质的“暗反应”。
从1970年代至今,科研人员对植物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光反应”反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燃料电池等制备作为燃料的氢气。研究表明,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阳光分解水时,一种叫做“锰簇”的物质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是,由于太过微小,锰簇的构造一直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