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底特律车展综述】“防碰撞”与车载信息服务成为新焦点能

2013年03月03日15:3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纯电动汽车销售低迷 日本电池产业苦苦维持

全球燃料电池车开发形成两大集团

“粉红皇冠”的冲击力,这才是丰田式的革新!

本田开发出钢铝接合技术,全球首次应用于量产车

丰田,与宝马合作背后的深谋远虑

 

2013年1月14~27日在美国底特律举办的“北美国际车展(通称:底特律车展)”累计入场人数达到了79万5416人次(主办方统计)。这一规模仅次于2004年的80万8833人次,比上年增加了3.2%。展会会场有50多款新车首发亮相,由此可见北美的汽车市场在稳步恢复。高级车的展示也比较多,积极利用电子技术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举措随处可见。

汽油车东山再起?

底特律车展上的主角无疑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布的“雪佛兰”品牌跑车“Corvette Stingray”。这是一款配备6.2L排量V型8缸发动机、最高输出功率为335kW的高性能跑车。为了一睹Corvette Stingray的风采,众多与会者蜂拥而至,车辆前一直是人头攒动。除了Corvette Stingray外,本届车展上还展出了高级跑车、大型SUV以及皮卡等大量汽油发动机车,为展会增添了风采。

各厂商纷纷推出汽油发动机车,说明北美汽车市场正在稳步恢复。因2008年秋季发生的“雷曼危机”而受到巨大打击的汽车厂商开始逐渐“康复”,在这种情况下,各公司希望“通过投放高利润车辆来恢复业绩”的想法一目了然。

美国的新车销量在2009年只有1000万辆多一点。之后也一直持续低迷,不过2012年售出了1449万辆,创下了雷曼危机以来的最高销售记录。

那么,在2012年1月的底特律车展上大放异彩的“环保车”只是一时的热潮吗?答案是“No”。从中长期来考虑,汽车厂商必须应对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等。的确,本届底特律车展上关于新款电动汽车的全新发布很少。但还是可以看出各公司从中长期角度上致力于汽车开发的姿态。

在已经恢复的汽车市场上探寻新发展

摆脱了低迷的汽车厂商此次纷纷发布了利润高的高级车。另一方面,立足于中长期发展,还稳步推进了电动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及车载信息服务等。

除电动汽车外,从各公司的展示中还可以看出汽车厂商倾力开发的另一类新车,“如何利用电子技术提高车辆魅力,以与其他公司实现差异化”。比如(1)通过电子控制强化安全性能、(2)通过扩充信息服务提高车内舒适性。

日产汽车的攻势 

关于(1)强化安全性能的举措,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日产汽车公司公开的“Q50”。这是该公司面向海外的高级车品牌“英菲尼迪”的轿车款新车型。值得关注的是,Q50采用了将方向盘与车轮分离,利用致动器操舵的电控转向技术。日产称Q50是“全球首款”配备该技术的量产车。

全球首次采用电控转向技术

日产汽车面向海外市场的高级车品牌“英菲尼迪”的新车型“Q50”采用了使方向盘与车轮分离,利用致动器操舵的电控转向技术。右侧照片是日产汽车在2012年10月的“先进技术说明会”上展示的。

通过采用该技术,路面施加给轮胎的力不会直接传至方向盘,在路面干扰有可能让方向盘失控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车辆的直行稳定性。Q50的开发负责人Bert Brooks(该公司英菲尼迪Product Planning Senior Manager/RPM)还介绍了采用电控转向技术的目的说:“由于可以根据车速范围调整方向盘的齿轮比,因此能实现更为顺畅的行驶。”

此次Q50为实现电控转向采用了三个电子控制单元(ECU)。这三个ECU通过相互监视确保了可靠性。Bert Brooks还介绍说:“即使一个ECU判断错误,仍可根据其它两个正常ECU的处理结果进行准确控制。”

Q50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中也导入了新技术。这就是通过毫米波雷达识别因前方车辆遮挡而看不到的前方状况,从而避免碰撞的技术。当前方第二辆车的速度很慢或紧急减速时,除了存在与前方车辆一同追尾的危险外,若前方车辆突然变更车道,还存在与前方第二辆车撞上的危险。

还大量配备了安全技术

日产汽车的Q50配备了利用毫米波雷达识别因前方车辆而看不到的前方状况,从而避免碰撞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a)。还配备了2个单眼摄像头,分别用于检测车道和控制远光灯(b)。

Brooks介绍说,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新技术利用70GHz频带的毫米波雷达监测与前方第二辆车之间的车距和相对速度,当有碰撞危险时,“通过显示和声音提醒驾驶员注意,必要时进行制动”。毫米波在前方车辆地板与行驶道路之间通过。

戴姆勒采用立体摄像头 

不只是日产汽车,其他汽车厂商争相投放“不会碰撞的汽车”。例如,德国戴姆勒公司局部改进了“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E级”车,新配备了立体摄像头。戴姆勒在底特律车展首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该公司董事长蔡澈(Dieter Zetsche)特别强调了“Intelligent Driving”这个单词,明确表示了普及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意向。

“E级”车采用立体摄像头

戴姆勒局部改进了“E级”车。原来的E级车为安全驾驶辅助系统配备了单眼摄像头,而通过此次改进变更为立体摄像头。

戴姆勒此前一直组合使用单眼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而新款E级车组合使用了立体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采用立体摄像头的成本要高于单眼摄像头,但能够更准确地推测与车辆和行人等之间的距离,重视了性能。”戴姆勒称此次的E级车“率先配备了将来的S级车预定配备的安全技术”。因此,S级车也极有可能采用立体摄像头。

丰田汽车公司为此次发布的“雷克萨斯”品牌运动型轿车“IS”配备了单眼摄像头。该公司已经在雷克萨斯品牌的最高级车型“LS”上采用了立体摄像头,在中型轿车“ES”上采用了单眼摄像头。

雷克萨斯“IS”采用单眼摄像头

丰田为全面改进的雷克萨斯品牌运动型轿车“IS”配备了单眼摄像头。采用电装开发的控制用图像传感器。

新款IS配备的单眼摄像头与ES同为电装的产品。配备了图像识别功能,用于识别道路上的道路标志线以保持车道的“车道偏离警报系统”,以及检测前方车辆的尾灯,自动切换近光灯和远光灯的“自动远光灯控制系统”。

电装公司介绍说,摄像头没有配备图像处理专用IC,“利用配备‘SH-4 A ’内核的一个通用MCU进行图像处理”。摄像元件采用约36万像素的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

车载信息服务处于变革时分 

利用电子技术提高车辆魅力的趋势之二——提高车内舒适性方面,车载信息服务相关的举措尤为活跃。

话题的中心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该公司在底特律车展开幕前一周举行的家电展会“2013 International CES”上,公开了汽车用应用软件(应用)的SDK(软件开发套件)。利用该SDK,很多软件技术人员都可以开发面向该公司提供的车载智能通讯服务“SYNC”的应用。

福特汽车在1年前的“2012 International CES”上宣布公开招募开发SYNC应用的伙伴企业。在本届CES上,某汽车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原本以为福特会宣布选中了哪家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但福特比人们的预期更进一步,宣布广泛征集开发人员。SDK由被称为“AppLink”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群等构成。公开之初准备的是处理新闻、音乐和位置信息的API。今后还可以通过应用处理车速及方向盘舵角等车载LAN“CAN”上的车辆信息。该公司计划“2015年之前将配备SYNC的车辆增加到1400万辆”。

福特以外的汽车厂商也加快了车载信息服务的开发速度。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就雪佛兰品牌采用的车载智能通讯服务“MyLink”,公开了与免费应用“TuneIn”连动的系统,TuneIn可收听世界各国7万多电台的庞大收音机广播。MyLink由通用与松下公司共同开发。

车载信息服务开发加速

各汽车厂商积极推进了车载信息服务相关的举措。照片均为“2013 International CES”上的展示,在底特律车展上也配备在了很多新款车上(a~c)。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在车载智能通讯服务“Uconnect”方面接受了美国通信运营商Sprint Nextel公司提供的基础技术。Sprint Nextel于2012年11月启动了除移动通信技术外,还开发车载信息服务用软件和HMI等硬件的业务“Sprint Velocity”。虽然克莱斯勒没有公布详细情况,不过业界相关人士认为:“汽车应用的开发计划可能会引发某些行动。”

关键的人机界面 

随着车载智能通讯服务的完善,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变得越来越重要。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本届底特律车展上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方案。该公司首次公开的4门轿跑概念车“HCD-14 Genesis”采用了手势输入和视线输入等UI。

汽车开始采用手势输入和视线输入

现代展示的概念车“HCD-14 Genesis”配备了采用手势输入和视线输入等的UI。

现代的负责人介绍称:“采用按钮操作的信息输入会扰乱驾驶员精神集中。如果是手势输入和视线输入,驾驶员无需从道路上移开视线,可提高安全性。”例如,想调整音箱的音量时,只需做出旋转音量旋钮的手势即可。

此外,从提高车内舒适性的观点出发,为智能手机无线供电的技术有望得到配备。丰田宣布,在北美市场销售的主力轿车“Avalon Limited”可选配无线供电座。供电方式符合无线供电行业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制定的“Qi”规格。

在车内无线供电

作为“Avalon Limited”的选配件,丰田将于2013年春上市智能手机用无线充电器(电装制造)。

此前在车内为智能手机充电需要用连接线连接充电器和智能手机,而采用无线供电技术后,只需将智能手机放到板状充电器上即可充电。在提高便利性的同时,还能避免线缆连接时分散驾驶注意力从而引发事故的危险。

另外,将来可能会发展为只需将智能手机放上去,除充电外还能交换数据的系统。丰田在2011年12月的“第42届东京车展”上,展示了用无线LAN发送智能手机的画面,然后在车载装置侧进行显示和操作的技术。当时就已经提出了与Qi方式无线供电座组合使用的方案。在与智能手机的联动方面,“MirrorLink”等技术可以作为候补。MirrorLink是连接智能手机和车载装置的接口标准,由车联网联盟(CCC)制定。利用USB连接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器,利用个人电脑的瘦客户端协议“VNC”等,将智能手机画面发送至车载装置侧。预计今后还将采用Wi-Fi联盟制定的“Mirror-Cast”。(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