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12日08:23
英特尔真正的目的
“英特尔的动作太慢了”。听完克兰尼克的演讲,ARM的高级副总裁Antonio J.Viana在自家的展位前显得游刃有余。在ARM看来,可穿戴领域正是自己领跑的看家本领。
在谷歌的眼镜型终端“Google Glass”、三星电子的手表型终端“Galaxy Gear”的带领下,“可穿戴终端使用的半导体企业的处理器几乎都配备了ARM的MPU”(Viana)。
而且,多数“价格都不到10美元”(日本国内半导体企业的高管)。对于在20~30美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MPU市场上都无法取胜的英特尔来说,在可穿戴领域胜算恐怕低得可怜。
英特尔擅长营销战略,慌不择路的可能性很小。那么,该公司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作为强化数据中心业务的一环,该公司可能正在着手发展可穿戴终端等IoT领域。
该公司在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上掌握着9成以上的份额,PC处理器业务一马当先。在这个领域,ARM目前几乎没有位置。
从各部门的业绩来看,数据中心处理器业务增长平稳。销售额已经从2009年的64.5亿美元扩大到了2013年的112.4亿美元。而且,数据中心处理器“单价高达几百美元”(日本国内半导体企业的高管)。英特尔这项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一直维持在45%以上的极高水平。
业务快速扩大的背景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每销售10台智能手机,就需要增加1台数据中心服务器”(日本国内IT企业的销售人员),促进设备投资的强劲动力推动了增长。英特尔在面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业务上虽然甘拜ARM阵营的后尘,但也充分享受到了其发展带来的好处。
其实,英特尔已经开始将面向数据中心的业务视为未来的一个发力点。对于业务今后的发展,英特尔日本法人的社长江田麻季子充满了期待:“在2016年之前,数据中心市场的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5%”。
英特尔日本法人的社长江田麻季子把数据中心处理器业务视为今后最大的发力点
可穿戴是“诱饵”吗?
增长的关键掌握在以可穿戴终端为代表的IoT领域的手中。江田表示,“2006年接入网络的终端只有20亿台,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50亿台,到2020年还将增加到500亿台”。倘若符合预期,对于数据中心的投资还将进一步增加。
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英特尔为何在很可能败给ARM阵营的情况下,还致力于发展可穿戴终端处理器。也就是说,英特尔在CES的主题演讲上讲述的举措并不是英特尔战略的本质,而是为了扩大数据中心需求撒下的“诱饵”。
而且,英特尔旗下拥有迈克菲、Wind River等安全企业。该公司计划跳出以往只销售处理器的业务模式,把提升了安全功能的数据中心作为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这样不仅有望扩大业务规模,“对于在涉足PC后,还准备进军数据中心领域的ARM阵营,应该也可以起到遏制的作用”(日本国内的半导体分析师)。
但在目前,英特尔数据中心处理器业务的销售额规模还只有PC处理器的三分之一左右。PC的需求虽然不会突然消失,但是,作为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的垂直整合型半导体企业,英特尔“如果不能把工厂的开工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业绩甚至可能出现暴跌”(日本国内的半导体分析师)。
英特尔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为了稳定工厂的开工率,该公司将开启新的业务。“代工”其他公司设计的半导体。把之前也曾向部分半导体企业提供的这项服务打造成一项正式的业务。
现在,不只是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台湾台积电(TSMC)和美国AMD的半导体制造部门分拆成立的美国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等专业企业,三星电子也在为苹果代工“iPhone”的处理器。在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贯彻垂直整合型商务模式的英特尔落在了最后。
英特尔赢得客户的优势,在于左右半导体性能提高的微细加工技术。在提高半导体芯片上电路集成度的开发方面,英特尔一马当先。
现在,处理器的制造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14纳米。担任制造部门一把手的高级副总裁威廉·霍特(William Holt)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比竞争对手)领先3年半”。
对于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客户的反响颇佳。开发能够根据配备产品的不同更改设置的通用半导体“FPGA”的美国拓朗半导体(Altera)已经决定利用英特尔的14纳米生产线制造新一代产品。该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达尼(John Daane)说:“能够活用最尖端的制造技术是巨大的魅力。”
其实,长期受益于最尖端的微细加工技术的是英特尔本身。向竞争对手敞开大门甚至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处理器的竞争力。竞争对手之一——格罗方德的副总裁Subramani Kengeri指出,“英特尔自身产品的销售额非常庞大,自己的产品部门与代工业务的客户之间恐怕避免不了相互竞争”。
但英特尔在考虑到风险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推进代工业务。换言之,在该公司看来,比起自己的产品部门,还是维护制造部门更加重要。
以维持“摩尔法则”为先
“我们的优势在于制造技术”。谈到自身的优势,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吉尔罗伊以及英特尔的全体员工众口一词。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一点,英特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时常提到半导体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的“摩尔法则”,对发展制造技术十分执着。甚至有员工表示,“维持摩尔法则的适用性才是我们一贯的作风”。
英特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经常展示“摩尔法则”的幻灯片
英特尔日本法人的社长江田断言,“摩尔法则并不是自然法则。是靠工程师呕心沥血来维持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成为竞争力的源泉”。
在半导体行业,推行把制造部门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的“轻工厂”、“无厂”战略是主流。在这样的局面下,英特尔对于制造部门的执着看上去似乎有些异样。
把重点放在工厂上的战略宛如昔日的日本企业。英特尔是会像日本企业一样走上末路,还是会给日本企业提供起死回生的启示?我们还需要等待最终的结果。(作者:佐伯 真也,日经技术在线!供稿)